大家好,这里是《老胡论见》,我是评论员老胡。
最近,在四川达州,某小区的居民因居民楼下开的丧葬服务店与店主爆发了冲突,小区业主砸毁了广告牌,店主还受伤住院。双方有各自的立场。居民表示,这家丧葬店处于小区出入口必经之路,对住户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孩子经过都觉得害怕。还有居民补充,小区地处城市主干道,丧葬服务店会影响城市形象。店主则认为自己是通过正规手续开店,营业执照等一应俱全,既然能拿到手续,就说明能经营。
店主通过正规手续合法经营,居民却要求搬离,这反映出法律框架与社会传统心理的冲突。居民反对的核心并非法律问题,而是根植于传统社会的避讳心理。“晦气”“阴森”等主观感受成为主要抵制理由,尤其在儿童、老人居多的社区,对死亡的忌讳更易引发集体焦虑。
老胡查了一下,我国《殡葬管理条例》并没有明确禁止在居民区开设丧葬服务店的统一规定,但各地存在差异。例如,贵阳市规定“居民区不得设殡葬销售点”,而重庆仅限在“指定场所经营”,其余大多数省市则无相关限制。这意味着,在多数地区,经营者若取得营业执照,其选址行为并不违法。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生命教育,普及科学死亡观,减少对殡葬行业的污名化认知;另一方面也要动员经营者通过调整店面设计弱化“阴森感”,并尝试提供线上预约、集中配送等服务,以减少居民日常接触频次。
当然,要真正彻底化解这一矛盾,建议还是要通过法规的形式明确居民区开设殡葬店的限制标准,并且优化审批流程,要求开店前进行社区公示并征集意见,提前化解潜在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逝者安息”与“生者安宁”的双重目标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出镜丨AI胡波
统筹丨唐澄 杨丽
剪辑 | 陶蓉
编校|韩宗峰
审核|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