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吉卜力画风”刷屏,AI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

近日,OpenAI推出ChatGPT-4o升级版,有人发现利用其新的图像生成技术,只需输入一句话,就能一键生成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笔下人物,画面甚至能精细到原画师的“水彩边缘的晕染效果”和“铅笔线条抖动”。一时间,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都是“吉卜力动画风”生成图。

网友生成的“吉卜力动画风”图。

一张电影原画需要资深原画师手绘7天,而AI只需1秒。吉卜力工作室花了多年时间形成的独特手绘美学,正在被AI批量复制。而除了吉卜力风,高级版的还能生成“漫威英雄风”“迪士尼Pixar风”和“日本动漫风”等。不仅在艺术创作领域,似乎涉及内容创作的行业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走。

似乎艺术家的存在岌岌可危,而同时AI应用行业倒呈现相反的景象,“某博主靠AI改图涨粉10万”的消息流传于社交平台,而在动画行业,也有人用AI润色事半功倍,可以说,对于AI技术的进步,“有人欢喜有人忧”。

毋庸置疑的是,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AI不具备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主观经验所带来的表达冲动,因此也无法真正“取代”艺术。AI生成的吉卜力,无论多像,但也只是“像”,而并非“是”。

但AI的冲击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艺术工业。长期以来,艺术创作被高度产业化——动画、漫画、影视、设计等领域形成了严密的分工体系与商业运作模式,创作也不再是孤立的表达,而是资本驱动、效率导向的集体协作。一个合格的从业者,不仅需要投入时间与资源,还要通过专业训练与行业门槛的考验。

AI的出现以高效、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正在冲击现有的工业体系。它让个人创作者拥有了原本只有团队或机构才能实现的生产力,使“创作”这件事从工业体系中部分脱离出来,回归个体。一个人就可以生成动画、合成音乐、制作视觉大片,AI的出现,能够让每个人都经历艺术家的创作体验,或迈近曾被视为遥不可及的创作高地。

但艺术的本质并不在于“谁”创作,而在于“美”的传达与感受。而现实中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或机会通过传统的艺术方式去创造美。AI虽然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艺术、表达自我、追求美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艺术的终结,相反,真正有思想深度与独特视角的艺术表达将变得更加珍贵。

AI可以复制风格,却无法生成灵魂,它可以生成图像,却无法真正理解“表达的动机”。正如吉卜力的影响力并非只是画作风格,更多的是基于宫崎骏生活经验而产生的艺术表达。可以说,无论AI如何神乎其技,真正打动人心的创作,依然来自那些有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的创作者。(张同)

责编:孔婧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