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行业动态 > 正文
“微”端创新普法工程助力“法治溧阳”建设

溧阳市司法局聚焦“法治溧阳”普法IP品牌建设,突出资源融合共享,建设了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普法传播网络。通过推出文化融合产品、列出普法惠民清单、开发普法体验空间、深化智慧普法融媒阵地、建立基层法治人才队伍等工程,不断擦亮“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善治底色。

推出一系列文化融合产品。结合法治文化和本土文化创新推出一系列实体作品,实现“法治溧阳”“观山笃笃吉祥物”形象为代表的法治文化轻量化、立体化、全覆盖传播。推出《孟郊断案》系列动漫20期,以曾任溧阳县尉的孟郊作为“断案”主人公,以案释法、以案普法,被司法部官微视频号等平台刊登。充分挖掘地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源头活水”,组织“非遗法韵”作品巡展,以非遗之美传播法治文化,探索创新“非遗+普法”新路径,两部非遗法治文化短视频被推荐至司法部。

列出一张普法惠民清单。着力创优法治营商环境,开办企业法治大讲堂,邀请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法学院院长熊樟林教授担任授课嘉宾,500余家企业参加。成立企业普法讲师团,编制六大普法课题清单,根据企业点单,走进江苏时代等新能源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和法治专题讲座,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组织法治文艺惠民行,通过泓口丝弦、锡剧、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法治观念,丰富市民群众法治文化生活,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开发一站式普法体验空间。立足本地山水资源禀赋,全力做好“法治+文化旅游”。将《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宣传融入5A景区,南渡镇庆丰村、上兴镇龙峰村、古县街道百家塘村等成为全域旅游新的网红打卡点,戴埠镇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通过“一园一部法”方式,建成青少年学法、税收法治、消防安全、防范电信诈骗等十余个主题法治公园。探索“旅游研学+普法”的法治乡村建设新思路,新建生态创新展示馆、宅基地改革展示馆,将法治融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溧阳市获评2024年度全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争先进位县。

深化一个智慧普法阵地工程。探索创新普法主体单位媒体“公开述法”模式。每月播出《我执法 我普法》节目,节目内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层分类开展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继承公证等法治宣传,已播出26期,节目在微信视频号、广播、报纸广泛推送,每期超过3万余人次收听收看。每周三在《溧阳日报》开设“法润溧阳”专版,刊登以案释法案例、法治书画等内容,已刊登100期,同时建立线上以案释法案例库、法治文化精品库,实现“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立体式普法效果,让法治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建立一支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全市吸纳村级百议堂理事3508人、“法律明白人”1516名,实现全市227个村(居委)、951个专属网格法律顾问全覆盖。放大“百姓议事堂”品牌效应,推广“百议堂+法律明白人+N”的组团模式,“老陈调解室”“兵心调解室”等金牌调解室成为基层协同复合治理的新亮点,竹箦镇姜下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开通“‘溧’即说法”法治直播间,村居法律顾问走进直播间130余场次,将普法被动式内容输入转化为沉浸式互动体验,提升群众互动体验感及普法质效。

(王婧 史枫)

责编:刘丹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