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管行业,“规模魔咒”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制约着众多机构的发展。传统模式下,过度依赖基金经理个人经验和感性判断,使得基金业绩持续性差,投资者信任流失,行业发展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中欧基金大胆创新,将汽车制造中的流水线思维引入资管领域,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工业化实验。
中欧基金多资产团队是这场实验的先锋力量。他们深刻认识到,传统“固收+”产品高度依赖基金经理个人,难以实现业绩稳定和规模扩张。于是,团队借鉴工业化生产理念,对投资流程进行重构,打造出“四车间流水线”模式。

设计车间是整个流程的起点,团队摒弃传统的“产品导向”,转而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精准剖析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无论是追求严控回撤的稳健型投资者,还是渴望高弹性的进取型投资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契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定位。
生产车间则致力于构建策略“零件库”。研究员们深耕底层研究,将成果转化为标准化的策略组件,涵盖股票、债券、另类资产等多个领域。这些策略组件如同工业零件,为后续的组合装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组装车间里,基金经理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单一决策者”变为“策略架构师”。他们依据客户风险预算和市场信号,从“零件库”中灵活调用策略模块,精心拼装组合,力求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检测车间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风控专家运用专业工具和模型,进行风险管理回测、目标回溯和Barra实盘归因,确保组合在全生命周期内都能得到有效监控和调整。
数智化技术为中欧基金的工业化实践插上了腾飞的翅膀。AI大模型的应用,如同为投研团队配备了强大的“超级大脑”。“瑞士军刀”般的通用大模型,能够高效处理海量信息,将研报等文本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手术刀”式的自有训练模型,凭借专业知识精准输出预测目标,发出策略信号。两者的有机结合,显著提升了投研效率和策略准确性。

在投资策略上,中欧基金多资产团队针对A股市场高波动、低夏普比率的特点,积极探索稳健投资之道。通过期权对冲、加入价值/红利策略、构建杠铃结构等方式,降低波动率,提高夏普比率,为投资者打造“稳”策略产品线。
中欧基金的工业化革新,为资管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它打破了传统模式的局限,以标准化、专业化的流程,实现了投资策略的可解释、可复制和可持续,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