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年跨越山海的旅程中,爱心暖流从赤水河畔绵延至全国,为梦想种子播撒阳光,为守望关怀筑搭桥梁。
10月26日,“中国茅台·国之栋梁”2024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发布会暨希望学子汇报会在京举行,这也是茅台连续第13年开展这一影响力深远的公益行动,至今,该项目累计捐资助学13亿余元,点亮了超25万名寒门学子追逐学业的梦想。

时光回溯到2012年,彼时,贵州茅台携手中国青基会联合发起实施了“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每年捐资1亿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解决从“家门”到“校门”的困难,由此开启了自希望工程实施以来,企业累计捐资最多、覆盖范围最大、受益对象最广、合作程度最深的示范性公益品牌项目,同时也成为中国教育慈善领域的一项标志性公益事业。
慈善公益早已融进贵州茅台发展的脉搏之中,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要地。这场坚持了十三年的履约,正是“大企业承担大责任、大品牌应有大担当”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切实践行。
从扬帆启程到满载归来,“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实施的十三年间,不仅受助的茅台学子群体不断扩大,而且助学形式不断完善,项目体系日臻成熟。借助此次发布会,茅台将进一步优化升级“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拓展助学五大项目体系,这也意味着该项目再次拾级而上,进阶至臻。
使命如山——初心坚如磐 播种新希望
茅台酒酿造于赤水河畔,群山环绕,层峦叠翠。一方水土酿一方酒,贵州茅台自诞生之日起,即流淌着大山的沉稳和敦实。云贵高原的大山深处,多年以来一直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和开展乡村振兴工程的主战场之一。生于斯、长于斯的茅台深知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跨越山海,义无反顾,旨在为大山的孩子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2013年,来自贵州的侗族女孩石贤在圆梦行动的资助下进入南京财经大学求学,毕业后,她探求侗族大歌隔代传承的路,她从大山而来,归家时,为一代人留住大山远去的歌声。
谷会生来自云南丽江华坪大山,2013年考入西南林业大学时,家人还在为学费一筹莫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捐助的5000元助学金及时缓解了经济负担,毕业后,谷会生选择来到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为了一名基层扶贫工作队队员,接续传递爱心。
茅台生长在大山,就注定茅台有山一样的责任和担当。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茅台已累计出资超90亿元用于扶农兴农、捐资助学、救灾济困、环境保护等,通过上下游产业带动百万大山人民走向乡村振兴,并积极联动供应商、经销商等相关方,持续帮助父老乡亲改善生活、增收致富。

就在今年9月,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又发起了一项公益行动,向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55万元开展“茅台国之栋梁·温暖云端行动”公益项目,助力四川石渠青少年健康成长。
何谓“云端行动”?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介绍,由于石渠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四川海拔最高、距离省会城市最远的“云端之城”,地理位置的偏远和自然条件艰苦,导致该地区目前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故此,“茅台国之栋梁·温暖云端行动”公益项目计划覆盖不少于1800名师生,旨在勉励石渠县偏远地区青少年发扬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山区学子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十三年来,初心如磐,使命如山,推动更多学子走出大山,建设大山、奉献大山,用爱持续点亮大山深处的希望之光,茅台以“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为主阵地的爱心赋能一直在风雨兼程,从来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
尚善若水——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尚善若水,常流不息。
“我是大一的一名学生,来自农村的一个贫穷家庭。父母由于没有文化,也就只能干力气活把我和妹妹供着上学。我很爱这个家,虽然很贫困,但我并不会抱怨。”
今年初,一位来自云南省迪庆州体育学院的茅台学子次里都吉写下了这样一封感谢信,“诚挚感谢贵州茅台对我学业上的支持。微不足道却发自肺腑此时此刻,除了感恩,我想没有其他词汇能诠释我的感受。真正的感谢是剥除所有包装掩饰后留下的真挚情感,人可以不够优秀,不够聪明,不够坚强,但是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会有颗善良柔软的心。”字里行间透露出心怀感恩、回馈社会的真情实感。
每一位受资助的寒门学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当他们走出大山,学成就业后,将会帮助家庭、家乡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这无疑是一个最具价值的良性循环。
张德芹在致辞中提到,众多茅台学子在自立自强的同时,还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传递温暖,有近90%的茅台学子曾参与过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这表明,茅台在公益助学道路上所坚持的长期主义,让爱心在社会各个角落都生根萌芽,开花结果。
从此次希望学子汇报会来看,不少来自四海八方的茅台学子,受益于尚善若水的力量,在各自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反哺社会,报效祖国,真正成为了“国之栋梁”。
2012年考入烟台大学、毕业后响应祖国号召,投身边疆发展的李文超说,那力量“改变了我的一生。”
2015年考上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后投身基层教育事业的廖前兰说,那力量“是雪中送炭,是继续读书的曙光”。
2019年考上西安石油大学,毕业后扎根西部,守护祖国能源安全的贺新华说,那力量是“求学钻研、充实自己”的动力。
“慈善如清风、似春雨,润物细无声。实际上,每一笔茅台助学金的背后,都是社会正能量的不断传播和传承,鼓舞着千千万万有志青年茁壮成长为国家栋梁,帮助家乡更好建设,帮助更多寒门学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位慈善公益领域的专家表示。
“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不断完善优化资助及育人工作,严格把控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份助力都落到实处,致力以更专业、更精准的方式帮助最需要的学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因为茅台深知,教育是春风化雨,是静待花开,更是一场温柔的坚持。
爱心似醇——让时间沉淀 历久则弥香
慈善公益如同酿造美酒,随着时间沉淀而芬芳,随着空间流转而四溢。茅台酿造的慈善公益“美酒”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循香而至,共品佳酿。
十三年间,贵州茅台的公益路上追光者角色,一直受到社会广泛注,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今年9月,“崇德向善·爱在贵州”首届贵州慈善年会上,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荣膺“年度优秀慈善组织”奖,这不是贵州茅台第一次以被表彰者的身份站在行业面前。实际上,2013年、2018年、2023年,“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先后获得第八届、第十届、第十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充分彰显了社会各界对茅台爱心守望的认可。
慈善公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据了解,今年“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将从传统的助学模式进一步升级为“传统助学+助学育人、思想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助学五大项目体系公益新模式,旨在以助学为基础,以育人为中心,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鼓励青少年明理修身、崇尚养德,更好实现个人成长发展。
近年来,我国慈善公益领域的有识之士大力倡导“让价值引领公益”,圆梦行动的升级,可谓在时间沉淀下的历久弥香,同时,也是茅台将企业价值观进一步融入助学育人的全新实践。
正如不久前发布的《茅台玖章》,提出了“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核心价值观,以此形成顺天护地、敬人惠众、明理思源和厚德共兴四大公益模块,让茅台公益更有力度、深度和广度,致力于成为社会责任实践的典范企业。由此,一切又回到了价值观的本源。育人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在根源上原本就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