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汇点讯 4月9日至11日,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主办的“第三期人工智能实操及短视频应用高级研修班”在宜兴举行。研修班以“AI技术赋能内容生产与短视频创新应用”为主题,吸引了全省基层融媒体及企事业单位近200名学员参与。

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郑泽云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竖屏叙事成为新生代语言,短视频正在重塑媒介生态。人工智能实操与短视频应用,恰似水墨丹青中的湖笔与宣纸,在智媒时代晕染出新的文明图景。在此背景下,技术已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内容创作者的“智能画笔”。每条爆款视频的背后,都是大数据算法与主题创意的合力之作。本次研修班旨在带领大家平衡“术”的精度与“道”的深度,培养兼具前沿视野与人文责任的“瞭望者”。
据介绍,研修班课程紧扣人工智能与短视频领域的前沿趋势,邀请到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抖音、大象新闻等高校及平台的资深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授课。课程设置涵盖“AI技术逻辑与实战应用”“短视频创作与流量运营”“短视频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等内容,通过AI技术实操练习、爆款短视频案例解析等,帮助学员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短视频内容创作及危机公关与声誉管理领域实现提升。

人工智能时代,AI技术赋能短视频创作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那么,短视频传播风口下,如何利用AI突破创作瓶颈?抖音数字学堂资深讲师苑瑞静围绕“AI引爆视频内容创作全流程”主题,从短视频选题策划、文案创作到视频剪辑,进行一一拆解,现场带领学员使用Deepseek、豆包、即梦等AI工具生成短视频及数字人的实操技巧。

AI影像生成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内容生产的边界。这项技术不仅推动着艺术创作的革新,更在教育、医疗、传媒等领域释放无限潜能。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后马绪峰以《AI图文短视频生成实操演示》为主题,系统解析国内外生成式AI工具的技术逻辑和行业案例,并通过现场实操的方式,让学员体验从脚本构思、分镜头生成到视频合成的全过程,尤其强调参数设置对输出效果的影响,为创作者提供了从技术理解到实践落地的系统性指南。

在算法主导的流量时代,短视频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创作者如何用“空间、冲突、细节”三板斧讲出爆款故事?全网拥有500万+粉丝的资深媒体人、微博“荐见”、视频号“荐叔”主理人朱文轶,聚焦“短视频内容创作与流量运营方法论”,深入分析了从BBS、微博到短视频的媒介演变历程,剖析其“无意识传播”革命性特质,强调私域与公域流量协同运营。他指出,爆款绝非偶然,而是“空间锚点+热点预判+算法共振”的精准交响。

“短视频是精神鸦片还是表达革命?”“传统媒体如何在这场浪潮中坚守价值?”面对这样的疑问,《新京报》原副总编辑王爱军在《你拍的,可能并不是短视频》授课中,探讨了短视频作为新型传播工具对新闻行业的重塑,强调其“表达革命”属性及社会全方位影响。他强调,短视频之“短”,不在时长,而在对冗余的剔除、对本质的聚焦;新媒体之“新”,不在形式,而在对真相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希望在座学员既能拥抱技术变革,也能守住内容底线。

算法为王的短视频时代,为什么“河南春晚”这样的爆款能横扫全网?大象新闻品牌推广中心副总监李洁敏从新流量生态的“三大变化”切入,围绕“选题+剪辑+直播”三大维度,剖析爆款视频底层逻辑,助力学员在流量变迁中实现高效传播与长效增长,兼具行业前沿洞察与落地实操价值。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洪杰文以“学网、懂网、用网”为框架,探讨了网络时代公共治理的挑战与策略。他表示,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危机公关与声誉管理能力更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面对短视频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我们既要打好“技术战”,更要打好“人心战”。
作为新华传媒智库打造的省级高端培训品牌,本次研修班通过三天密集学习,让学员们不仅了解了人工智能在传播领域的新应用,更打开了短视频创作的新思路,同时掌握了危机公关的应对策略。未来,新华传媒智库将继续秉承“创新、专业、实用”的理念,在“技术+内容+生态”的培训矩阵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全方位、高层次的人才培训平台,为数字时代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注入新动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乔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