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我苏青评丨老戏院重获新生:在时光的褶皱里寻找文化的根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苏州开明大戏院成为了热门打卡地。这座承载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戏院,在经历了辉煌与落寞之后,于今年2月重装开业,再迎宾客。这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涅槃重生,更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注脚。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开明大戏院的改造升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它没有选择推倒重建,而是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优化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让城市的文化记忆和谐融入现代生活。

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表达,戏院也应当解锁更多可能。开明大戏院在保留戏曲演出核心功能的同时,引入魔术、脱口秀等流行艺术形式,打造了多元化的演出空间,同时积极拓展“演艺+”新场景,引入了餐饮、文创等业态。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老戏院的功能更新和活化利用。

文化传承更需要年轻力量的参与。开明大戏院推出的“国风国潮”系列策划,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这种尝试证明,传统文化并非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传播方式。当身着汉服的少女在戏院前拍照,当儿童戴上盔头体验戏曲魅力,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传承文化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开明大戏院的重生启示我们,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态的文化基因。它需要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期待更多像开明大戏院这样的文化地标能够焕发新生、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绽放新的光彩。这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让我们携手守护文化根脉,在时光的褶皱里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来源|小苏“画”事工作室

责编:邵文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