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在七届赛事斩获三项荣誉的加速成长中——仙马向前 城市向上

一声枪响,万人奔涌。4月13日早上,紫金农商银行·2025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以下简称“仙马”)在栖霞区羊山公园西门鸣枪起跑。

与往年不同的是,第一批冲出起跑线的是来自全球各地的161名专业运动员。这是仙马赛场上,业余跑者与专业运动员首次同台竞技。作为中国田协最高级别A1类认证赛事,仙马今年升级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又承办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第2站),该项锦标赛是国内半程马拉松项目最高级别的专业竞技赛事之一。

历经七届,仙马从区级赛事跨越到全国乃至世界赛事,也从“大众赛事”升级为“专业+大众”双轨制赛事。对比国内同类赛事成长周期,仙马的成长快人一步。这场奔跑与城市发展共荣共生,通过“体育+”的跨界联动,激活城市消费新场景,创造经济增长乘数效应。在这个赛道上,奔跑的不仅是选手,更是一座城市向未来冲刺的身影。

山水城林间,跑出PB的“黄金赛道”

21.0975公里的赛道,是半马跑者挑战自我的舞台,也是城市风光的流动画卷。

一路跑下来,南京理工大学大三学生杨文龙被赛道两旁学生们的加油热情感染:“十分振奋!而且仙马的赛道比同类赛事的赛道更平坦,自然环境也很美。”他坦言,自己参加过全国多场半马赛事,但仙马仍然给自己带来独特的体验。

仙马赛道在仙林大学城内,这里不仅是南京的科教高地,还坐落在宁镇生态廊道之畔,被紫金山、栖霞山、宝华山和青龙山环抱,羊山湖与仙林湖点缀其间。正是一年春好处,这座城市山水城林交融的韵味,被浓缩于一步一景的赛道之中。

对跑者来说,优质的赛道是刷新PB(个人最好成绩)的关键。仙马赛道历经多年优化,目前全程高差在30米左右,坡度平缓、折返点少,被跑者誉为“PB友好型赛道”。

本届赛事吸引13名国际高水平运动员和国内148名锦标赛运动员报名参赛。而为了满足专业竞技需求,主办方对赛道进行了再优化。“赛道的每一处调整,都可能会带来道路封控调整、公交线路调整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团队一遍遍沿着路线反复论证,模拟跑者视角优化路线,也最大程度平衡跑者体验与城市运转。”一位筹备赛事的具体负责人介绍,今年仙马减少了1个折返点以及5个转弯点,进一步降低了坡度、减少弯道,能直接提升赛道效率和流畅性,为选手创造更好的PB条件。

赛道优化成效直接体现在选手表现上。本届仙马大众组男女获奖选手展现出卓越的竞技水平,均打破赛会纪录,而且本届赛事有4059人实现PB,这些也是参赛选手为自己与仙马送上的最好答卷。

高校赛道间,跑出赛事“破圈密码”

从2017年首届仙马报名不足万人,到2024年已突破6万人,中签率13%,仙马报名人数迅速增长。在马拉松赛事遍地开花的当下,仙马如何散发自身的吸引力?

中国马拉松官网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举办路跑赛事671场,参赛人次约656万。仅2024年11月,国内就有114场赛事鸣枪举办。这背后是,十余年来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体育需求不断释放,刺激国内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全国来看,城市景观赛道正是最普遍的赛事类型,而仙马以“高校基因”破圈,学生参与人数多,参赛选手年轻化,让这场赛事成为名副其实的“青春马拉松”。

仙林大学城集聚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2所高校20万师生,区域科教和文化氛围浓厚。去年,仙马首次跑进南大仙林校区,感受这座百年学府的独特魅力。今年仙马赛道起点设在羊山公园西门,半程马拉松终点设在九乡河西路,迷你跑终点则设在南大校园内,选手们还沿途经过多所高校,感受整个大学城的青春活力。

除了路线设计上充满高校元素,去年创设的“高校赛中赛”则激发了更多大学生们的踊跃参与。今年“高校赛中赛”又吸引了来自全国270多支高校队伍,较去年翻倍。经过抽签,共有来自57所高校的150支队伍确认参赛,其中省外高校占比近30%。仙马“高校赛中赛”不仅为各地大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挑战极限的机会,也让仙马的特色充分彰显,打造更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高校赛事。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将赛事平台与高校资源深度联动,对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产生积极影响。杨文龙从仙马感受到南京这座城市对体育的热情,这与他想从事体育工作的职业规划高度契合,也坚定了他毕业后留宁发展的决心。“四年大学生活,仙马的氛围让我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体育基因。”

“跑一场马,爱一座城。”青年人才们参赛或参与赛事服务,深度感知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包容性,强化对栖霞和南京的归属感,赛事就转化为了青年人才的“留宁催化剂”。

万人赛事间,跑出城市的“治理答卷”

而一场大型赛事,正是对一座城市活动组织能力的检验。

比赛前两天,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预计4月11日夜里到13日,全市各区大部分街道(镇)将出现陆上7—9级、水面8—10级的大风。对于赛事组织方,这是对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一场“突击考试”。

天气变化的不可控因素对赛事的举办以及选手个人成绩有重要影响。“气象专报每天更新两次,我们必须动态调整预案,对搭建设施、投放物料进行加固并随时检查。除此以外,温度高低变化也要随时应对,天气冷我们更关注保温毯,气温高要增加矿泉水和喷淋架、冰块,还要做好随时应对刮风下雨的准备,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尽全力为选手们做好最佳保障。”赛事筹备的具体负责人说。

举办马拉松赛事是个专业活,涉及赛事推广、物资供应、后勤保障、应急管理、交通管控、志愿服务等多个环节。但好赛事不是“办完”,而是“办好”。如今的“马拉松热”,不仅得益于运动爱好者旺盛的需求,更离不开城市的主动布局和积极发力。

赛道沿线,医疗力量立体布防,16个医疗点、15辆救护车严阵以待,200余名专业医护人员与30名急救跑者形成“移动+定点”双保险。两家定点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确保任何突发情况都能在“黄金时间”内得到响应。

公安、消防等部门投入3000余名安保力量,第三方专业团队补充关键点位。从赛道隔离到人流疏导,从设施防风加固到应急通道管控,全流程实现“预案全覆盖、响应无死角”。

这场1.2万名跑者、50多辆接驳车、服务保障队伍近6000人的赛事背后,是一张覆盖赛道内外、贯穿赛前赛后的精细化保障网络。这些连续几个月的“看不见的筹备”,正是赛事“看得见的安心”的底气。最终,仙马顺利落幕,这场“风中马拉松”,丈量的不仅是赛道长度,更是城市治理的“响应速度”。

三区联动间,跑出发展的“乘数效应”

历经七届淬炼,仙马已超越单纯的体育赛事,成为栖霞区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名片之一。这场以高校为底色的半马,串联仙林大学城的科教资源、南京经开区的产业动能、栖霞行政区的公共服务,成为三区融合的生动注脚。

作为高校赛事,仙马每年的参赛人员和服务团队中,青年学子是仙马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以今年为例,赛事招募志愿者2307人,其中,87%为学生志愿者,他们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南京体育学院9所高校,其余的社会志愿者则主要来自行政区企业、南京经开区企业,包括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中铁宝桥(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电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打“体育牌”,算“经济账”,体育赛事已经是撬动城市经济的杠杆。马拉松赛事拉动城市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需求,为赛事举办城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成为各地区、各行业打造消费新场景的重要平台之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在2023年中国路跑参赛者消费中,认证赛事跑者消费总规模超133亿元,其中直接消费总规模超82亿元,间接消费总规模超50亿元。

主办方介绍,比赛带来消费需求短时爆发,赛事周边的仙林金鹰湖滨天地赛事周客流增长显著,部分餐饮门店营业额翻数倍;同时还带来需求长效转化,栖霞山、聚宝山公园、欢乐谷等“赛事+文旅”联票福利,吸引选手赛后继续畅游栖霞,赛后一周景区游客量有明显上升;今年的栖霞好物展也在仙马期间于金鹰湖滨天地举办,汇聚智能科技、健康医疗、文创艺术、运动出行等领域产品,多方位呈现栖霞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创新精神。

当高校的青春活力、开发区的制造实力、行政区的服务能力,通过21.097公里的赛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几何级数的“乘数效应”。这场奔跑的动能已经冲出赛道,推动校地融合、激发区域活力,让一场体育赛事焕发出超越竞技的多元价值。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