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025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筑牢国安意识 争做时代新人”江苏省第二届青少年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书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发布活动在南京隆重举行。

“生逢盛世,有一种安心叫山河无恙,有一种幸福叫国泰民安。”本次大赛鼓励青少年以独特视角和生动画面,展现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自3月6日面向社会征稿以来,收到来稿70108件,其中有320件获奖作品脱颖而出。用书法挥毫“安邦之志”,用绘画勾勒“山河无恙”,用镜头捕捉“平凡守护”,国家安全“青春卫士”的昂扬风貌,透过一幅幅作品扑面而来。


社会组摄影二等奖作品《荣归》,将镜头对准一户普通家庭迎接退役青年的情景,“去时懵懂少年,归时顶天立地”的巨幅标语流露殷殷嘱托之情、彰显拳拳报国之志;中小学组绘画一等奖作品《瓷路》,以明丽色彩、创意构图传递中国陶瓷之美,笔底流淌出浓浓的文化自豪感;高校组绘画三等奖作品《生态安全》,将太阳能电路板、飞机、自行车等多重元素融入海报画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待生态文明的大文章。这些作品无不以小见大、匠心独运,通过一次次技术突破、一笔笔翰墨丹青、一行行跃动的代码和一双双守护自然的眼眸,眺望和记录“国家安全”的模样。

高校组书法一等奖作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中华传统智慧》中,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学生李婧妍用工稳娟秀的隶书,介绍了法家思想、《吕氏春秋》、白居易诗歌中的生态思想。李婧妍表示,新时代青年学子承载着赓续中华文脉的历史使命,肩负着以艺术语言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的时代责任。“书法工作者当以笔墨构筑文化安全的精神长城,把国家安全教育的深刻内涵转化为笔走龙蛇的艺术叙事。”

国家安全,是山河锦绣的底色;青春担当,奏出“强国有我”的雄音。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李楚潇,凭借海报作品《舌尖上的安全》荣获绘画二等奖。她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对粮食很有感情,也热爱美食。“创作这幅作品时,我先手绘出稻谷、麦子和各式糕点,然后用AI软件修图,既表现出稻浪千重、粮仓满溢的丰收图景,也传递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粮食安全意识。”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二年级学生徐泽然是摄影二等奖作品《与中国航天员对话》的“画中人”。她在锦创书城参观“漫无边界”航天艺术展时,看到屏幕上中国航天员向自己飞来,忍不住兴奋地“击了掌”。徐泽然父亲从事的正是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工作,他说:“我平时经常向女儿科普我国在空天领域的重要成就,希望她厚植爱国情怀,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我在学校阅读课上读到了《大国重器》这本书,所以刻了这幅版画《我心中的超级英雄》——你看,画面上有‘中国天眼’、神舟十六号、歼-20、辽宁舰、东风-41与象征和平的白鸽,我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才完成这幅作品。”南京市赤壁路小学一年级学生朱珈艺说。“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孩子们看似平常的岁月静好,背后是国安领域无数奋斗者的负重前行。对孩子进行国安教育,能激励他们投身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朱珈艺父亲朱昆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赛参赛人员分布广泛,除省内13设区市以外,还有部门作品来自北京、重庆、四川、安徽等地,年纪最小的参赛者仅有6岁。省青少年书画协会秘书长包振武是本届大赛评委之一,他说:“这届参赛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创新性,较首届有了质的飞跃,仅美术作品就涉及水彩、油画、素描、版画、电脑设计等多个艺术门类,参赛者通过纯真的视角,将家国情怀的宏大命题演绎成流动的诗篇,映照出青少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蓬勃的创造力。此外,本届大赛由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网上初选后邀请专家对作品原件进行现场评审,通过层层把关,确保大赛的专业性、权威性、公平性。”


目前所有获奖作品均已在交汇点新闻面向社会公示。值“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主办方精选部分作品打造元宇宙网上展馆,通过可视化呈现、互动式引导、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把经典国安作品,活化为可听可看、可读可感的网络传播产品。翰墨光影共绘国安长城,青春担当共筑钢铁防线。这些鲜活的教材、丰厚的滋养,将把家国情怀写入更多人的“精神基因序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文 万程鹏 郎丛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