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 > 正文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破解消化道肿瘤防治误区 科学防癌享受健康生活

  每年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作为我国癌症防治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2025年第31届宣传周以“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该主题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

  一直以来,奥林巴斯积极投身于消化道健康公益事业,助力国家早癌筛查知识普及,提升公众对消化道癌症的防治意识。2024年,奥林巴斯发起了“We,爱无畏”的主题活动,并通过开展线上全民爱胃视频故事征集活动和线下肠胃健康公益活动,推动社会对消化道健康的广泛关注以及公众对胃肠镜检查的重视度。在一系列线下活动中,奥林巴斯向现场观众发放了关于肠胃健康的科普问卷,最终回收了1011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公众健康意识有所提升,但在肠胃疾病认知和胃肠镜检查必要性方面仍存在诸多误解。

  “We爱无畏”肠胃健康公益活动

  值此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奥林巴斯基于调查数据,特别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认知误区进行科普,以期提升公众对消化道肿瘤防治的正确认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认知误区一: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做胃肠镜检查

  许多人在判断自身健康状况时习惯依赖症状表现,但这种观念在消化道疾病评估中并不可取。因为大部分消化道肿瘤在早期往往缺乏特异性症状,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肿瘤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阶段。此时再进行干预治疗,不仅难度增加,患者的生存率也会大幅降低。以胃癌为例,若能够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而对于进展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不足50%。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中建议,年龄≥45岁的高风险人群(包括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吸烟、重度饮酒、高盐饮食、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自高发地区或感染幽门螺杆菌等人群),即使没有任何症状,原则上应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有癌前病变者(低级别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建议遵循医嘱缩短筛查间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不可忽视的胃肠镜检查

  ● 认知误区二:常规体检可以检查出消化系统疾病

  常规体检中的多数检查项目可以提供关于炎症、感染或某些特定酶水平的线索,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基本健康状况,并检测一些常见疾病的早期迹象。然而,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方面,内镜检查才是不可替代的关键手段。

  与常规体检的间接检测不同,内镜检查能够深入消化道内部。在NBI窄带成像技术的辅助下,窄带光谱照射可使早期癌症的病变特征更加明显,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早期癌变,有效降低漏诊和误诊的风险。此外,医生在进行内镜检查的过程中,还可以直接进行微创治疗,如去除息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操作,这些在常规体检过程中是无法实现的。这种直观且诊治一体的优势,使得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的筛查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NBI窄带成像技术

  ● 认知误区三:胃肠镜检查很痛苦,难以忍受

  在临床上,内镜检查被广泛认定为是消化道疾病检查的首选手段,也是预防消化道癌症发展的关键防线。在奥林巴斯开展的内镜检查意识调研中,虽然多数民众认可内镜检查对早期癌症的筛查价值,但仍有部分人群因对检查过程中可能的不适感心存顾虑,因而对胃肠镜检查产生抵触和恐惧的情绪。

  事实上,虽然内镜检查属于侵入式的诊断方式,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胃肠镜器材已经变得更加纤细、柔软,大大降低了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加之医生操作技术的广泛提升,使得内镜检查在减轻患者疼痛与不适感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此外,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无痛内镜检查,在镇静、麻醉的情况下舒适地度过检查期。

  今年宣传周以“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为主题,强调癌症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涵盖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同时,癌症诊疗也不是单一科室的工作,而是需要多学科协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在此次开展的“We爱无畏”肠胃健康公益活动中,奥林巴斯深切感受到社会大众对健康科普的认可与支持,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决心。未来,奥林巴斯将继续秉承着“实现世界人民的健康,安心和幸福生活”的企业使命和“True to Life”(致敬生命,尽享生活)的品牌理念,持续响应国家、行业号召,贯彻落实奥林巴斯“中国战略”,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企业力量,从根本上助力中国民众实现健康、安心与幸福的生活。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