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4月16日,以“苏·新机遇 行·见未来”为主题的“外资金融机构苏州行”活动启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百余名高管汇聚苏州,共同探讨开放合作新机遇。会上,苏州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发展区、苏州市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发展联合会揭牌成立。

“最强地级市” 汇聚全省七成外资金融机构
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加快在江苏布局的步伐。其中,苏州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城市。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苏州共有外资银行主体21家,占全省70%;下设营业网点41个。20家外资和港澳台银行分行中,五成为全省唯一分行。外资保险公司数量为28家,占全省总数的77.78%。
“苏州产业基础扎实、创新活力十足,兼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万亿级产业和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表示,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等国家级平台,苏州率先开展跨境金融创新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万亿,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业务增长、创新试验和战略升级的沃土。
“我们将积极抢抓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机遇,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让大家在苏州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诚邀广大外资金融机构加码布局、各位企业家扩大投资,与我们携手实现互利共赢。”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在致辞中表示。
江苏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熊涛表示,江苏金融监管局将一如既往支持,包括苏州在内的全省经济发展,持续优化金融监管,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助力吸引全球众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在苏展业兴业,希望外资金融机构扎根江苏这片沃土,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企业引进来走出去,为江苏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金融动力。
助力产业 科技金融迈向国际合作
苏州吸引全省七成外资金融机构的背后是良好的产业基础。2024年,苏州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三大产业产值超万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7家。资本市场“苏州板块”也在持续领跑,截至4月15日,全市境内上市总数270家,其中A股220家,科创板57家。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祖根表示,在海外投资发展过程当中,公司得到了外资金融机构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外资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服务,对民营企业出海的经营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据悉,莱克电气已经成为清洁电器行业领军企业,目前海外业务占比达到70%。
“去年,集团依托南洋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成功筹组了集团首笔外资银行人民币银行贷款。”亨通集团总裁崔巍介绍。据悉,亨通集团已在海外9个国家布局12个产业基地,海外技术服务分公司40多家,业务范围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出口同比增长超40%。
现场,《苏州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发展区工作方案》发布,苏州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发展区揭牌。金融监管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彩霞表示,期待苏州以制度创新激发改革活力,以精准服务赋能科技创新,以开放平台集聚全球资源,以底线思维筑牢风险屏障,推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深度融合,合力谱写科技金融新篇章。

此外,苏州市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发展联合正式揭牌,会上还展示了贸易金融服务平台云桥跨境。据悉,该平台由江苏省数字金融重点实验室携手多方共同打造,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跨境服务解决方案。
看好苏州 外资金融机构持续布局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看好苏州”“营商环境”等成为外资金融机构提及的高频词。
“苏州已经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强磁场,我们和客户都有非常深切的体会,用一句话形容苏州就是底蕴丰厚、政通人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外资银行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王海宏表示,20余年来,汇丰银行见证和支持着苏州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未来,汇丰也将不断创新发展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聚焦绿色发展,支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全球网络优势,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推动外资企业“引进来”。
“苏州作为开放前沿城市,乡镇企业、外向型企业等发展良好,我们非常看好苏州市场的发展和潜力。”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华东区总裁、上海分行行长杨传东表示,接下来,渣打银行将从跨境业务、金融产品创新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作为入驻江苏的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友邦保险区域首席执行官、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宇表示,友邦保险将在主业方面继续深耕苏州的保险市场,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助力更多科技型企业发展。
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长毕明强表示,未来,东亚银行将打造从本地联通国内外市场的贸易跨境并购管理和业态创新等多维度的金融服务生态,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苏州,支持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会上,一批重要合作项目现场签约,将推动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企业的进一步深化合作。

据悉,“外资金融机构苏州行”活动持续到4月17日,包含主题分享、专题研讨、银企沙龙、企业调研、恳谈交流等内容。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