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学子开展古树名木寻访调研

交汇点讯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寻访最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古树名木”项目组在南京、上海、安徽等地开展古树名木寻访调研,旨在深入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自然遗产保护传承。

项目组寻访六朝松

在南京,团队重点探访了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六朝松。这棵古树相传是1500多年前六朝时期梁武帝亲手种植,虽历经风雨沧桑树干内部枯死,但依旧枝叶葱翠。从六朝时期的宫廷中心区域,到明代的国子监,再到如今的大学校园,六朝松见证了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东南大学师生心目中的“精神图腾”。团队成员通过实地测量、查阅历史资料、专家交流等方式,详细记录了六朝松的生长状况、周边环境以及相关历史故事,为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东南大学四牌楼六朝松


项目组访谈游客
项目组对话朗明方丈

慧济寺住持朗明方丈表示,尽管政府已落实避雷针安装、寺内完成围栏砌筑及香火迁移等基础防护,但每年高发的虫害与枯叶病,仍是古树面临的严峻挑战。

上海调研的重点是位于浦东新区羽山路南侧泾南公园的千年古银杏树。这棵树树龄长达1000年,在当地民间传说中被赋予了诸多神秘色彩。调研团队对古树的树体结构、生长态势进行了科学评估,同时深入社区与当地居民交流,收集有关古树的传说、民俗等信息,全方位展现古树的文化价值。

上海泾南公园银杏树全景

闻名遐迩的黄山迎客松是安徽寻访的重要一站。黄山迎客松屹立于黄山之巅,树龄约1300年,一侧枝桠伸出恰似热情迎接八方来客。调研团队不仅对迎客松的生长环境进行了细致勘查,还深入研究了它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作为文化符号在国内外传播的深远影响。

黄山迎客松全貌

此次寻访调研成果丰硕,不仅收集到大量关于古树名木的一手资料,还发现了许多古树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古树生长环境受到威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等。

项目组寻访惠济寺古树
项目组寻访郑和公园紫藤

古树名木寻访调研对保护和传承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调研团队将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监测、保护技术研发等,为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通讯员 黄鑫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晓蕊

图片由项目组提供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