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接入DeepSeek,漏检率从0.3%骤降至0.05%,每年避免超2亿元质量损失。宝钢炼钢炉前,DeepSeek化身“钢水预言家”:通过分析20年炼钢数据,提前15分钟预言硫含量,单条产线年省800万。这些具体的例子正成为“人工智能+制造业”模式在各地大力推广的鲜活缩影。未来,实体经济是智能化的主战场,制造业将被重新定义、重新书写。
“人工智能+制造业”,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制造业不仅是实体经济的支柱,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领头雁”,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能够提高要素回报率、缩短实体经济创新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现代化跃升。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是瞬息万变的时代里、科技汹涌的浪潮中一次深刻的经济转型与升级,更是应对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
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优先发展“人工智能+制造业”。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基础条件好、转型需求迫切、产业特色鲜明的地区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示范应用集聚区,打造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策源地、解决方案输出地,力争成为智能制造能力供给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拓展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应用,针对装备制造、集成电路、汽车、工程机械、家用电器等领域细分行业特点,制定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分步骤、分阶段推进,率先确立智能制造行业标准体系、人工智能创新服务体系、全国数据使用规则。
加快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智能+柔性制造”新模式,从产业链的前端、中端、后端对柔性制造进行探索,建立基于规则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优化制造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打造“智能+协同制造”新模式,建立智能技术驱动的协同云制造平台,将企业内各个部门与工厂之间的信息流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制造流程远程协同、精确控制等功能,提升企业协同制造能力。打造“智能+服务制造”新模式,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打通制造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服务链,支持面向智能制造范围的服务定制,实现各环节的实时在线服务。
推进制造业人工智能试点示范,加快“智改数转”。打造一批制造业智能场景,推动混合现实(MR)、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的深度应用,可围绕能耗优化、质量在线检测、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具体场景展开。打造一批智能车间,覆盖分拣、加工、物流配送等环节,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强化标准作业、可视管控、精准配送、最优库存,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强化精益生产,推动跨业务活动的数据共享和深度挖掘,实现对核心业务的精准预测、管理优化和自主决策。
吴 洁(作者单位:中共德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