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苏扬州:听,烟花三月的雄浑“号子”声

听,烟花三月的雄浑“号子”声

——写在2025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开幕之际

今天,2025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开幕。

一来到“烟花三月”季,便是春光明艳,桃红柳绿;一走进“烟花三月”节,不愿辜负大好时光的扬州,便如春草般向阳而生、春水般恣意奔流、春牛般奋蹄躬耕。

运河拍岸,江水奔腾,6590多平方公里的扬州大地上,响起了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号子声:嘿呦吼,加油干哇。嘿呦吼,加把劲唦……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今年是扬州的“冲刺决胜年”。“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参与者、奋斗者、开拓者。”市委书记王进健说,作为总书记寄予厚望的“好地方”,扬州正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决摒弃“居中思维”,把争第一、创一流作为追求,把争作贡献、多作贡献作为标尺,奋力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中扛起使命担当。

听,新时代的扬州“劳动号子”,雄浑有力,激昂澎湃。

1

新时代的“号子”节奏鲜明,

催动一座城市在要强中变强

最美的春天,收获最好的答卷。3月21日,在全省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5年工作推进会议上,扬州市荣获全省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并作交流发言,邗江、高邮获评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这是扬州在“全省统考”中创造的历史最好成绩。

数据为证:2024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工业开票销售突破9000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数量达1228个……这份好成绩,是扬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一域服务全局,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担当实干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解放思想,突破“居中思维”,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奋力争出来的成果。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历史上,扬州,不仅是一座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商贾云集的工商名城。市长潘国强说:“历史告诉我们,是产业成就了扬州曾经的三度辉煌;实践也充分说明,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今天的扬州,立足于传统和现代结合、传承和创新并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扬州提出做好科技创新、数实融合、绿色转型、服务业赋能四篇文章,向“两个万亿”目标冲刺:“十四五”末工业开票销售突破万亿,“十五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

唯有自己要强,才会收获变强的结果。回望扬州这几年发展,从“攻坚突破年”到“发力奋进年”,从“实干争先年”到“冲刺决胜年”,虽然每年的定位在变,但实干的要求、争先的导向贯穿始终,一直没有改变。

今天,正式拉开帷幕的“烟花三月”节,既是一张扬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春日请柬”,更是一场关乎全年、关乎“十四五”收官的大考。

看各地,全市九个县(市、区)、功能区纷纷以“4·18”为时间节点,倒逼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誓以“开门红”引领“半年红”“全年红”。

多签约、快开工、早达产,奏响“奋进曲”。4月9日—12日,一批新项目在沿江、沿河地区先后开工。二季度,全市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9个,年度计划投资324.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50个,年度计划投资增加129.5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就有116个,年度计划投资180.6亿元。

以“烟花三月”的名义邀约世界。今年“烟花三月”节开幕式新增了“企业友好型城市”营商环境特色品牌展示、扬州人才新政4.0发布等议程,向来扬嘉宾客商推介“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展示“好地方”扬州的国际形象。

3月30日,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3万名中外跑者用脚步丈量扬州,感受一座城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奋进精神。解说嘉宾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感叹:“扬州是大运河沿线‘含诗量’最高的城市!”

“含诗量”,蕴涵着扬州的人文经济学理念:既有文化里的婉转、浪漫和温情,更有发展中的律动、奋进和昂扬。

2

新时代的“号子”声调铿锵,

激励一座城市无惧逆境勇逆袭

当前,国际形势风高浪急,于城市来说,唯有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

4月10日上午,扬州二季度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暨联环中药制品项目开工活动举行,动员全市上下按下项目引建的“快进键”,吹响冲刺工业万亿之城的“冲锋号”,为扬州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动能、添后劲。

“整个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形成1700吨的中药制品生产能力,可以达到销售30亿元、利税3亿元。”联环中药制品项目负责人自豪地介绍,该项目将为扬州打造“百亿级中药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与联环中药制品项目几乎同步,一批优质项目近期陆续开工:扬锻智能化冲压生产线、金炜达新能源电动工具、中联数据“文化数字化”绿色算力基地、中国美业港·产业创新示范园区(一期)、捷鑫科技新能源电力输配电控制系统、江苏锋赢精密设备锂电涂布干燥机、吴州建工数字化产业园、江苏爱尔特汽车传动系统……如一粒粒春天的种子,为扬州播下新希望。

伴随着项目“改天换地”、产业“拔节生长”,扬州工业增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全面起势。

一个个传统产业“发新芽”。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邗江数控成形机床、高邮智慧照明等产业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5G工厂13家,新增省级“智改数转网联”企业212家……

一个个新兴产业“长成林”。2024年,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开票销售达到2000亿级,晶硅光伏产业开票销售达到650亿元,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开票销售突破500亿元,生物医药突破“卡脖子”难题,在研创新药项目达23个……

一个个未来产业“快生根”。航空航天加速起飞,“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次第展开;依托算力、算法和数据,人工智能正融入千行百业;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赋能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等方面应用场景变“产业实景”,推进一批批新质生产力产品和服务迅速“出圈”……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大渡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当下,从外部看,全球贸易环境变幻莫测;从内部看,扬州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产业科创名城中先行一步,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巩固“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内核向实、质量向好,这是扬州在逆境中选择的逆袭之路。

3

新时代的“号子”一领众和,

激励党员干部在接力中发力

4月7日—9日,扬州市委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读书班传递出一种鲜明导向:为全省挑大梁作出更多的扬州贡献。

坐在教室,原原本本学;走出教室,踏踏实实干。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扬州,实力在升级!

扬州市科技局局长陈江伟表示,今年科技部门将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推动传统产业从“成行成市”向“成名成品”升级,新兴产业从“星星之火”向“星火燎原”放大,未来产业从“梦想种子”向“创新佳果”萌发,确保有效高企突破30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800家,努力建设长三角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

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扬州,活力在升腾!

“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中作出扬州贡献,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除障碍、增动能。”邗江区委书记张新钢表示,邗江区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快构筑现代产业集群“新优势”、科技成果转化“新体系”、要素创新驱动“新引擎”。坚持以“硬严紧实”的工作作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争先、领先、率先”,争做敢担当、善作为的改革实干家。

“广陵正以‘双城双区’战略统筹推进全区各领域改革,全面升级五大生产力板块。”广陵区委书记张伟表示,聚焦“创新、高端、开放”定位,推动广陵经济开发区和广陵新城板块一体争创国家级高新区;聚焦“一流、智造、绿色”定位,推动以李典镇为核心的北洲乡镇工业集中区转型蝶变,升级打造临港新区;聚焦“活力、精致、人文”定位,打造承载乡愁记忆、集萃人文经济的广陵古城;聚焦“实力、美丽、幸福”定位,打造集聚新兴人口、繁荣都市经济的东南新城。

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扬州,魅力在升格!

高邮是运河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江苏陆域地理几何中心。高邮市委书记田醒民表示,高邮将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扬州叠加的机遇,锚定“在全省争先进位、在扬州站稳第一方阵”目标不动摇,以实干实绩将高邮从扬州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锻造成为未来扬州的“顶梁柱”。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提振消费”置于今年工作任务的“首条首位”。数据显示,2024年,扬州持续打造消费新场景、挖掘消费新亮点、释放消费新潜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市商务局局长车国华表示,今年将重点实施“消费促进品牌塑造行动、招商引资创新突破行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行动、专业园区建设培育行动”等四大行动,为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积蓄更强动能。

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扬州,动力在升攀!

国家大计连接着百姓生计。“围绕兴业强县,我们将用好‘时空近距离’和网络零距离,提升县域经济能级,推动各县(市、区)打造1—2个500亿元产业集群,打造1条百亿乡村特色产业链。”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雍有瑜表示,着眼于富民强村和共同富裕,因地制宜发展“农旅融合、资产盘活、村企共建、村村联合”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培育“新农人”,打造更多“乡游”“乡食”“乡产”“乡宿”新业态,确保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250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

云程发轫赴山海,再踏层峰向新天。踏上春天的列车,460万扬州人民尽锐出列,只听耳畔号子声传来:嘿呦吼,加油干哇。嘿呦吼,加把劲唦!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周明涛 袁文生 拾景炎 刘贺 嵇长青 邹平 石默然

图片均来源扬州发布资料照片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