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听·见 | 宠物经济“出圈”:情感需求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

这两年宠物经济持续升温,从智能喂食器到宠物主题酒店,从高端医疗到“宠物马拉松”,产业链不断延伸。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15万亿元。这股“吸金潮”的背后,是情感需求、消费升级与社会结构变化的“三重奏”。

宠物经济“热”,首先源于宠物角色的变迁。当前,少子化、老龄化加速了宠物从“工具性”向“陪伴性”的转型,尤其对于一、二线城市的独居青年和空巢老人来说,宠物提供了情感慰藉,缓解了他们的社交压力与孤独感。与此同时,消费升级也为宠物经济奠定了基础,大家更愿意为宠物购买有机食品、零食、玩具,甚至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

从本质上看,宠物经济是“孤独经济”的延伸,更深层的动力源于社会结构变化。以江苏为例,江苏城镇化率超过74%,独居青年和空巢老人占比扩大,宠物因此成为情感代偿。

宠物消费热,还在于“全链条”的创新。一方面,得益于传统制造“跨界”突围:南通有家纺企业转产宠物窝垫,出口海外;苏州科技企业推出了智能喂食器、智能洗宠机等智能家电。江苏省农科院谭业平团队研发的宠物抗癌药,填补了国内犬肿瘤免疫治疗空白。南京艾贝尔宠物医院引入宠物CT检测,单次收费超千元仍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宠物经济的兴起正在影响文旅产业的发展:常州恐龙园等景区试水携宠同游,曾主打亲子房的民宿被改造成“喵星loft”;无锡推出全国首条“宠物友好公交线”,探索城市管理与宠物经济的共生之道。

然而,行业快速扩张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比如,宠物医疗等领域缺乏统一标准,乱收费、过度医疗等现象频发;再比如,高端服务动辄上千元,而基础防疫、绝育等公共服务却供给不足。值得警惕的还有,盲目跟风养宠导致的弃养问题日益严重,流浪动物增多反而增加了社会救助成本。

热潮下仍然需要冷思考,理性引导比盲目追捧更为重要。监管部门需加快制定行业标准,企业应避免过度营销,回归解决真实需求的本质。消费者更应该意识到,养宠不仅是消费行为,更是一种生命责任的承担,需要摒弃一时冲动的养宠心态。

宠物经济的“出圈”,本质是人们对于温情与陪伴的渴望。唯有在规范中保留温度,才能实现“双向治愈”——既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也保障动物的福利。毕竟,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仅体现在如何对待人,也体现在如何对待动物上。

(周娴)

责编:冯圆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