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属于民办性质。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具有一定特殊性,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自我管理挑战。建议从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学院学子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科学提升其整体素养,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课程教育教学内容
实践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建设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围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情境和问题展开。面对学生的违纪与旷课问题,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该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从思政教育层面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其了解家长的期望与不易,明确遵纪守法与学习的重要性;针对人际关系障碍问题,教师可从摆脱情绪化困扰、情感冲突后的心理调适等方面,给予学生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角色认知,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有益启示。从儒家的“君子之道”中提炼出“智慧、仁爱、勇敢”等心理健康理念,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可以结合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主张,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事物发展规律,从心出发,修身齐家,始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组建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力量建设是关键。独立学院应通过专兼结合的形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制定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标准,注重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丰富教学经验的人才加入;与普通高校、专业机构、社区等建立合作,聘请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作为兼职教师,在特定时间或周期内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既缓解专职教师的工作压力,还可以引入更多元化和前沿的专业视角,丰富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支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和需求,提供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专业化培训。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作专题讲座,结合国内外形势分享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敦促教师在反思中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精准把握新时代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点;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科研计划,支持教师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深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将学习与研究成果,转化为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素材,不断扩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丰富心理健康教学方法
面对面交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应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中感知学生的教学需求以及心理问题。
采用案例教学法。面对宿舍人际冲突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冲突背后的心理需求、如何用非暴力沟通化解矛盾、冲突引发的负面影响等内容。通过将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教导学生面对此类问题时如何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和自我探索,教师可创设各种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心理情境,如面试紧张等,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和处理这些情境中的心理冲突,在模拟情境中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运用,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鉴于部分学生羞于寻求心理咨询,独立学院可以搭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开发在线课程、电子书籍、测试题库等数字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个体性重构,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网络社交平台,发布权威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在线咨询和辅导,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空间。
提供有力课程建设支持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和校风校训等。独立学院应明确倡导积极乐观、包容友善的价值取向,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培养坚韧不拔、自信自强等精神,引导学生主动追求心理的健康发展。
丰富校园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体现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规范中。组织心理健康相关的校园活动,如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的“从心启迪,向阳逐梦”心理情景剧大赛,从亲情、友情、爱情、校园暴力、拖延症等贴近大学校园生活的主题出发,为学生提供参与性、互动性极强的心理成长舞台,激发大家反思自我、领悟生活并找到解决困惑的方向;制定并强化有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如倡导文明交流、反对校园欺凌、鼓励互助合作等,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打造优美舒适、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如设计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心理健康主题海报展等,宣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鼓励学生调整心态、积极认识自我,提升自身心理素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建设,如高标准建设校园心理沙盘室,利用沙盘游戏帮助学生打开情绪宣泄口,真实表达其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释放压力、正向调整心态。
马文喆(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本文系2024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HDJ250100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