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科学回答了21世纪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的“世纪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时代所需,也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战略价值,不仅是理论教育的需要,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校学生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行动指南,在理论学习中夯实法治根基、在实践锻炼中淬炼法治思维、在价值塑造中厚植法治信仰,方能成长为未来法治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高校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摇篮,思政课作为高校学生学习依法治国内容的重要渠道,高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堂教学,能够帮助高校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高校法治理论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法治思想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涉及、前人未曾遇到、西方法治理论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当下,青年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与此同时,不良信息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价值判断存在潜在的干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提升法治理论水平的战略选择,也是引导青年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筑牢青年法治信仰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要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在全面介绍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过程的同时,应当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作为重点,突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价值。
深刻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价值、理论贡献、世界意义等方面深刻阐释其重大意义。
系统讲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方面集中体现在“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十一个坚持”,既是重大工作部署,又是重大战略思想。在思政课教学中,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把握主要内容、核心要义,做到了然于胸、融会贯通。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补足知识结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理论厚重,如果教师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学理化研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会在融入思政课教学时因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或浮于表面、浅尝辄止,而陷入有理说不清、说理不透彻的尴尬局面,无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大都就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较少有法学专业知识背景。为此,应当通过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研讨和培训,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和核心要义,不断提升教师理解和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功。
拓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方式,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现阶段,仍有一些高校的思政课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传统讲授、轻学生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缺乏学生参与,理论与实践融通不足等问题。建议在相关课程的改革创新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除了传统教学方式外,可通过情景模拟、案例研讨、沉浸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互提。如通过模拟法庭、立法听证会、行政执法现场等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法官、律师、立法者、执法人员等,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可以借助学习强国等平台载体,拓展高校思政课外延,提升学生兴趣。
通过校园环境建设优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育人环境。校园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作为,也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只是片面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设置在思政课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老师课堂上讲授,可能导致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不够、了解不深。应当充分重视校园法治氛围营造的“以文化人”育人效能,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张贴在人员进出的主要场所和宣传栏里,让学生随处可见,随时可感,同时通过开展校园主题团日活动、主题教育,让学生广泛参与、深入思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浸润学生心田,增强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唐玮鸿(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