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日,初冬的徐州,空气中透着一股清冷的气息。而在潘安湖畔“王秀英香包工作室”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临近年末,香包订单纷至沓来,工作室里的“手艺人”们忙碌而有序,选料、裁布、提针、引线、缝制、填充、收口……一块块色彩斑斓的锦缎,在他们的巧手下变身形态各异、香气扑鼻的“徐州香包”,即将远销各地。
工作台前,八十六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徐州香包的省级传承人王秀英奶奶,气定神闲地缠绕着丝线。在她的身旁,孙女孙歌尧正一针一线、认真地缝制着一枚小巧精致的香包。讲起祖孙二人的手艺有何不同,孙歌尧笑言:“我做的香包可能更‘年轻’吧。”
孙歌尧口中的“年轻”,不仅仅是指香包的设计更加时尚、新颖,更是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勇于尝试将现代生活元素融入香包制作当中,让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王秀英香包工作室里,既有充满浓厚徐州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香包,如寓意“福禄安康”的葫芦香包、祈福平安的心形香包;也有如今年轻人喜爱的、融入了现代审美和趣味元素的香包,如从热门游戏中找到灵感制作的“荷花香包”等。
除了在制作中不断创新,孙歌尧还积极探索非遗传承的新模式。她透露,最近一家知名巧克力品牌邀约一批非遗项目合作推出了一款联名产品,其中就包括徐州香包。巧克力的包装上印有徐州香包的精美图案,消费者通过扫码还可以了解香包的故事和技艺,甚至跟着教程学做香包。这种跨界合作,不仅让非遗以更加亲民、有趣的方式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2021年,孙歌尧创办徐州针棒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运营;不仅如此,还开发了“歌尧”品牌IP,申请编锁套针、智能刺绣、可视化创样、明暗花针、“快塑”香包3D定型、三围香包制作等6项“软著”,不仅将生产效率提升30%~50%,还突破了传统香包外观局限,让徐州香包更加多样化、时尚化,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空间。从跟着奶奶学香包制作,到带动乡里乡亲传承香包文化,孙歌尧手中的香包有了年轻人的时代表达。
近年来,在马庄不仅有像王秀英奶奶这样的老手艺人“守正”,更有像孙歌尧这样的年轻人不断“创新”,香包产业在这里做得红红火火。2023年,马庄香包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2024年1至8月,马庄香包销售收入就达到了1003万元。随着近期一波订购小高潮的到来,2024年马庄的香包产业收入将创出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马庄的香包产业提档升级一再加快。一方面通过与行业领先的IP 运营转化公司合作,不仅重构了IP定位,还深入挖掘了其间的文化内涵,与国潮元素、民俗文化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主动拥抱市场,参加国内各类礼品行业展销会,新增线下销售点;另一方面,升级打造直播间,丰富线上销售模式,持续推动香包销量提升,小香包如今已经远销海外。
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村民就业增收,“小香包”给马庄人带去了“大实惠”。秉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理念,马庄的香包产业发展仍在不断探索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策划 潘青松 高伟
统筹 王高峰 范杰逊
记者 胡安静 黄欢
视频 曹阳
美编 葛逸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