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第一季·说说我们的好日子 > 正文
感恩奋进·说说我们的好日子丨开上纯电拖轮,环境比家里都干净

蓝天碧海,鸥鸟翩跹。3月6日上午9时整,连云港港轮驳公司码头,“云港电拖二号”轮已经整装待发,准备执行任务。水手孟刚跑上跑下巡检拖轮的设备。“今天要去接一艘国外来的大船,巨轮的马力太大,不够灵活,为了避免碰撞,进港后基本不使用自身的动力,就要靠我们拖轮去顶或拉,保障大船安全靠泊码头。”

船长专注驾驶时,孟刚就要负责瞭望和进行船上设备的巡查,时刻关注电池舱风机遥控板、可燃气体报警板、水密门指示板、航行信号灯控制面板……驾驶室窗外,海面波光粼粼,风景美不胜收。“你看现在船开起来了,几乎没有震动和噪声,也没有柴油味。”孟刚说,他已经到港口工作了十年,以前在柴油动力的拖轮上工作,船一动,烟囱就开始冒黑烟,在甲板和船舱内工作时,噪声大得震脑袋。跟着孟刚在电动拖轮里走上一圈,厨房、卧室、洗澡间应有尽有。“以前可是没这条件的,这环境比家里都干净。”孟刚哈哈一笑。

孟刚现在服务的“云港电拖二号”轮是目前世界上马力最大的纯电拖轮,由连云港港口集团轮驳公司自主建造,总长39米,功率达到5400马力,拖力大于65吨,能耗少、成本低、绿色低碳。“它使用纯电池供电,可以实现零排放。平均每次出任务的耗电量在500度(千瓦时)左右,折算成本就是大约500元,相对燃油拖轮,能耗成本节省了一半以上。”

“滴——滴——”电动锚机报警声响起,孟刚赶紧下到船舱查看,原来是锚机在切换变压器,孟刚熟练地进行故障复位,便又回到甲板。孟刚说,以前船舱里除了舵机,还有管路、压力表,得有一个机工待在不透气的船舱一直盯着,一艘船得配备五个人才能出任务,改用电动拖轮后,人员就精简到了三个人。

在港口工作的这十年,孟刚亲身见证了连云港港的迅速发展,泊位码头越建越多,航线越来越通达,每天要接的船也越来越多。除了日常的工作,孟刚在学习提升上也毫不松懈。“水手这活,得是多面手,每年我们公司都会举办业务技能评比,我已经连续三年第一了。”孟刚语气中满是自豪,从船舶专业知识、消防应急到套缆、打绳结,孟刚从一个最初的“门外汉”,到如今已经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三副证书,成为高级船员。

“现在住得也好,吃得也好,环境也好,反正都是好。”孟刚说,他觉得生活一直在向上走,促进船舶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未来纯电拖轮是大势所趋,他要更加专注地把业务练好,让更多的大船安全进出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吉凤竹

摄影 宋涛

视频 华苏杰

通讯员 尹靓

海报 朱丹清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