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今年全省造林“进度条”已过半 江苏林业最新“成绩单”出炉

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造林12.38万亩,占年度计划的68.7%;全省调查共记录到水鸟8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丹顶鹤、青头潜鸭、黑嘴鸥等4种1074只;全省已建成省级森林步道76条、总里程超过500公里……4月17日,江苏省林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全省国土绿化、林业灾害防控、水鸟同步调查、麋鹿就地和迁地保护、森林生态旅游推介等方面情况进行发布及热点回应。

绿意盎然,江苏新增造林逾1.5万亩

据江苏省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史新明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造林12.38万亩,占年度计划的68.7%,其中新增造林1.51万亩、更新造林4.80万亩、退化林修复和低效林改造3.38万亩、封山育林2.69万亩。全省共开放义务植树尽责点342个,新建“互联网+义务植树”服务点18个,组织各类植树活动3254场,108万人参与;通过国家全民义务植树平台发布活动2079个,数量居全国第4位。

2024年,江苏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和防治工作。江苏首部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出台,江苏省林业局联合南京海关建立了省级危险性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重点扶持建设了药剂药械库市级中心库5个、县级基础库7个。同时,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与山东省签订了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实现了与所有周边相邻省份的全面合作。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近3000万亩,监测覆盖率达95%以上,签发调运植物检疫证书15万余份、检疫要求书5万余份,防治作业面积达到513.84万亩次,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8%以内。松材线虫病防控实现发生面积、病死松树数量、疫情小班数量连续四年下降,提前实现五年防控攻坚目标。美国白蛾、舟蛾类杨树食叶害虫等未出现大面积连片成灾现象。

鹿鸣遍野,大丰麋鹿种群数量达8216头

据调查,江苏现有天然分布的陆栖脊椎动物628种,包含鸟类482种、兽类71种、两栖爬行类7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二级113种。现有天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其中林业部门管理的有15种。

据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湿地保护站)站长姚志刚介绍,为不断摸清我省越冬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今年1月初,保护站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省林科院、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建立了6支调查团队12个调查小组,在全省沿江、沿海、重要内陆湖泊等25个湿地区域236个调查位点开展同步调查,这也是2024年全国首次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后的第二次开展。此次全省调查共记录到水鸟82种518377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丹顶鹤、青头潜鸭、黑嘴鸥等4种1074只。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回归是全世界最成功的物种重引进项目之一。据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王立波介绍,截至2024年底,大丰麋鹿种群数量已达8216头,其中野生麋鹿种群数量已突破3500头,基本实现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的目标。“1995年,我们首次向上海野生动物园输出10头麋鹿,在之后的30年里,我们先后向浙江、福建、内蒙古、宁夏、天津等25个地区进行了26批次种群输出任务,共计输送麋鹿448头,这些迁出的麋鹿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种群不断壮大。”王立波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选点范围,在适宜麋鹿栖息的地区,使更多麋鹿“落户”新家,让麋鹿这一珍稀物种成为激活湿地保护、串联生物多样性的“绿色纽带”。

助力健身,省级森林步道总里程超500公里

据省林木种苗管理站副站长张建宇介绍,江苏现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211个,建成省级森林步道76条、总里程超过500公里。2020年起,江苏省林业局启动了“绿美江苏·生态旅游”系列推介活动,累计向社会推介了森林体验、运动赛事、民俗活动、种苗花卉、野生动物、湿地游览等6大类生态旅游活动827项,有力地展示了我省各地生态旅游资源和发展成效。2024年,全省生态旅游地接待游客达3亿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超160亿元,带动社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

“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为‘聚人气、促消费’贡献更多林业力量。”据史新明介绍,目前,已初步遴选森林体验、民俗活动等317项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活动,并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的全国14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之一“江苏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线路”的基础上,结合江苏湿地资源丰富的特色,精心组织遴选了省内4条(沿长江、沿太湖、沿里下河、沿古黄河)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和10个精品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些生态旅游产品将于近期向社会推介发布。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