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95岁的渡江战役老战士徐法全唱起当年的老歌依旧神采飞扬、激情澎湃,一排军功章在他的胸前闪着光芒。4月21日,在江苏省会议中心,由钟山宾馆集团和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6周年大会上,来自机关、企业、社区、高校、博物馆的100多名与会者用掌声为徐老的歌声打起了拍子,气氛十分热烈。

现场,原35军105师313团罗晴涛及徐法全老人的后代子女分别介绍了父辈参加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战斗经历,从“三浦激战”到“胜利渡江”,从“占领总统府”到“秋毫无犯露宿街头”,人民解放军抱定“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信念,他们有的血洒江北,有的在江面中弹壮烈牺牲。口述历史的故事朴实而鲜活,许多高校师生当场流下热泪:“他们跟我们一样年轻,视死如归只为建立新中国,他们倒在胜利的前夜,没有豪情壮语,却留给我们这盛世太平……”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李天逸现场分享了近年来在大江南北采访大量革命者及后代的真实经历,其中“一颗子弹”的故事是他在与35军104师311团赵友金后代交流中采录到的:“以前我只知道人民解放军是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反动派,但其实步枪子弹我们也严重不足,战士们为节省弹药宁愿和敌人拼刺刀,新中国的诞生如此不易,也让我更加确信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的意义。”活动中,省委党校李继锋教授在专题讲座中回望南京解放,感悟人间正道,进一步揭示了渡江战役胜利的时代意义,引起现场强烈共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来自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锋领青年学习社的同学们深情演绎了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作品,情到深处自然浓。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学生现场解读了专题插画作品《划呀,划呀,划过江》,用艺术的视角重绘了“大辫子姑娘”颜红英不顾枪林弹雨护送解放军渡江的场景,展示了用艺术创作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成果。

活动中,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工作站在钟山红岭先锋培训中心正式挂牌,这里作为当年解放军胜利渡江后的军部所在地,也是南京地下党组织正式以公开身份与部队首长会面的地方。渡江胜利纪念馆捐赠了《渡江战役亲历者口述史》第二辑,原35军103师309团曹继德后代子女捐赠了珍贵的视频采访资料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宁 图片由钟山宾馆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