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体育 > 正文
我是有“质”青年|郑家轩:会跑更“慧”跑

十年前,跑到“首马”终点时,我攥着4小时的成绩单激动不已。当时作为健身教练的我不会想到,后来的自己会一头扎进“无伤跑法”的研究中,更不会想到“无伤跑法”会成为这么多跑者的学习手册,领着他们在科学跑步的路上不断创造更好的成绩。

我是郑家轩,我喜欢跑步,更懂跑步。

人类天生就会跑?

跑步,是不是换上一双跑鞋,气喘吁吁跑完就结束了?

当真正去研究跑步、了解跑步之后,我才发现,很多大众跑步爱好者真的不会跑。

我见过太多人带着伤痛遗憾地离开跑道,我自己也曾经躺在理疗床上被疼痛折磨。在逐渐增加跑量的过程中,伤痛更会像魔鬼一样纠缠着我。

于是,我开始在运动生理学的书堆里找答案,把南京体育学院副教授戴剑松老师在体能康复领域多年的研究和自己在一线大众健身、跑步指导实践工作相结合,试图把身体每块肌肉对跑步的反抗和叹息,都翻译成训练计划表上的知识要点。

跑步不是为了征服距离,它是身体写给岁月的情书。每一步,都是和自己的对话。

核心肌群和下肢力量日常怎么训练?

跑前热身、跑后拉伸的正确动作是什么?

什么样的跑姿和步频结合,能大幅减少跑步对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冲击?

有人说我偏执,但是跑步,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科学跑步,不是一句空泛的话。

这些年,我出版了《无伤跑法》系列书籍,做了“跑研社”主理人,我们的训练营每年都在吸引不同城市里更多的学员一起训练,不断提升自己。学员们遵循着科学严谨的训练方法,交流训练心得,分享跑步感悟。相互激励,一起“冲马”。

曾经有位训练营学员通过不断推敲和实践,对我说出了他的感悟,“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拼意志力。”

当我看见越来越多的学员不再咬牙切齿地抵达终点,当大家在社群里晒出一个个刷新的PB,我觉得对科学跑法一切的“死磕”都是值得的。

这十年,我用科学较真,用坚持破局,用关心传递决心。

目前,已经累计有10万多学员跟着我们学会了科学跑步。

如果你问我跑步的终极奥义是什么,我会说,跨过“伤痛坑”,“慧”跑就去跑!

策划:鲍晶

统筹:洪艳 于燕

视频:邓宇轩

文字:吕泽宇 朱甄宇 杨寅哲

责编:陈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