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大爱!江苏这对银发伉俪为母校农学发展捐出百万积蓄

交汇点讯 4月23日,淮阴工学院举行“情系母校 大爱淮工”捐赠仪式,该校杰出校友张长明、曹筱琴夫妇向母校捐赠100万元,用于农业学科发展和助学育人。校领导、师生代表及东辛农大校友共同见证仪式。

据介绍,此次捐赠将半数用于建设“长明农业绿色生产创新实验室”,于仪式当天挂牌;其余50万元将设立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长明农业绿色生产创新实验室”包含人工气候室、植物组培室和植物生长室。人工气候室通过精确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为植物的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研究提供科学精准的实验环境;植物组培室主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展优良品种的脱毒复壮、快速繁育等;植物生长室可突破季节和气候的限制,实现粮食作物、果蔬、花卉等苗木的全季节全天候培育,显著提高农业科研效率。

“捐资助学是我多年的心愿。”84岁的张长明在仪式上动情回忆,幼时因战乱失学、解放后方能读书的经历让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1962年、1963年,张长明和曹筱琴分别随南京、常州知青赴东辛农场务农。1965年,两人顺利考入东辛农大农学系,成为东辛农大农学系的首届毕业生。后来,东辛农大成为淮阴工学院办学源流之一。“东辛农场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盐碱地、芦苇滩,他们在那里经受了很多艰苦锻炼和考验。”陈凤城说。

张长明曾先后任东海农场革委会副主任、中山陵服装厂厂长、中山陵农工商贸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农艺师。曹筱琴曾先后就职于东海县人民银行东农营业所、南京市农业银行。张长明一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曾经一件中山装穿了23年,却毅然为母校农业学科发展捐出百万积蓄。校方将农学院的“绿色农业生产创新实验室”以其名“长明”命名,以示对二人的感谢和对学生们的勉励。

捐赠仪式上,校方与捐赠人交接捐赠支票并颁发捐赠证书,共同揭牌“长明农业绿色生产创新实验室”。学生代表们上台,为张长明夫妇及东辛农大多位校友佩戴校徽并献花。在校生任晓荥发言称:“前辈的奉献精神激励我们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不仅要做实验室的‘脑瓜子’,更要做田野里的‘泥腿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易梦涵

图片 赵启瑞

责编:易梦涵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