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间,江阴银行(股票代码:002807)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该行总资产达2070.58亿元;实现营收11.27亿元,同比增长6.00%;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2.22%,规模和利润实现“双升”;不良贷款率为0.86%,与年初持平,居同业中上游水平。
整体来看,江阴银行深入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不断释放创新动能,呈现出“开局稳、质效优、转型实”的良好发展态势。
经营业绩高质量增长,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24BP
2025年第一季度,江阴银行资产规模稳中有进。截至一季度末,该行总资产达2070.58亿元,较年初增长3.41%。其中,存款总额达1618.08 亿元,较年初增幅6.57%;贷款总额达1296.05亿元,较年初增幅4.41%,存贷两旺。
在经营效益方面,实现营业收入11.27亿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2.22%,营收与净利润再度实现“双增”,在利率下行、竞争加剧的行业背景下,彰显发展韧性,盈利能力不断夯实。
据了解,江阴银行秉持着“市场精耕细作、管理精打细算、项目精雕细琢”的经营理念,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持续推进精细管理和成本控制,不断夯实稳发展内核。具体而言,该行强化绩效驱动、资源统筹与成本约束,一方面在资产端严控投向结构和收益水平,另一方面在负债端推进成本压降。今年一季度,该行存款付息率1.61%,较去年末下降24个BP,助力整体经营提质增效。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坚持稳健审慎、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不断健全全流程风控体系,优化风险定价策略,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监测与动态预警,完善跨条线协同处理机制,持续夯实信贷资产质量“压舱石”。截至一季度末,江阴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6%,与年初持平,其中关注类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0.1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50%,资本充足率14.87%,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升。
持续做好“五篇大文章”,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江阴银行深耕区域市场,聚焦“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写深写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经营韧性持续增强。
在科技金融领域,江阴银行深度融入科技创新生态,构建科创链圈目标定位,筹建科创金融中心,畅通科技类企业发展的金融活水。一方面优化服务,设立专精特新快贷中心,建立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已累计为超千户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另一方面创新产品,推出“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贷”“人才贷”等全生命周期产品,覆盖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在普惠金融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围绕“十千百”工程,深化推进网点差异化转型,积极探索“金融+N”共建模式,提升服务温度,强化客户粘性。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在零售板块初步构建了以四大主题网点、三大财富中心为支撑的特色化运营体系,在稳健运营自营产品基础上,遴选多元外部产品引入,满足不同客户投资需求;同步加快财富业务专业化升级,构建“产品+团队+机制”一体化运营体系,不断提升资产运营能力。
在数字金融领域,江阴银行一方面以数字赋能智慧营销、智慧风控、智慧信贷等场景全面落地,全面推行对公和对私“三台六岗”授调模式,有效提升风控质效与业务协同效率。在2024年度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信息科技监管评级中,该行荣获“2C”评级,位居全省农商行首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另一方面,以科技力量赋能服务场景,深入拓展智慧校园场景,搭建“智慧文旅”系统,推进工会市民、家政、数币及线上贷款场景建设,触达更多客群。
整体来看,在复杂多变的行业背景下,该行凭借清晰的战略定力、强大的发展韧性,以“规模增、效益稳、质量优”的一季度答卷为全年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全年,江阴银行表示,将持续以稳健为基、创新为翼,全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