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当心!这样创作短视频作品会构成侵权

新华社天津4月26日电(记者尹思源)运营公司将他人创作的短视频作品作为“AI换脸”素材模板展示,提供给用户制作“换脸视频”,最终被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支出……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天津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其中之一就涉及“AI换脸”侵权。

“这是一起使用AI换脸小程序引发著作权侵权的典型案例。”该案审判员、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员额法官张庆枚介绍,天津某科技公司擅自在其运营的“变装达人”小程序中使用摄影师宋强(化名)拍摄制作的古风妆造视频,将其作为“AI换脸”的素材模板展示,并提供给用户制作“换脸”视频使用,其行为属于侵权。

张庆枚说,涉案视频虽时长较短,但体现了作者的个性化编排和对场景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属于视听作品。被告的行为不但侵犯了视频中出镜模特的肖像权,还侵犯了视频摄影师对该作品享有的网络传播权和修改权等多项权利。

小程序上的素材模板与博主发布的视频。新华社发

“近年来,短视频领域侵害著作权现象多发,相关侵权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刘艳表示,除运营公司外,个人在创作视频时也要警惕侵权风险。“特别是一些用户喜欢使用影视剧作品‘切片’等进行二次创作,这类行为同样属于侵权。”

“‘切片’视频若未经著作权人授权,即构成侵权。”刘艳分析说,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视频创作者并非直接以盈利为目的,仅仅是希望“涨粉”和“引流”,也不能改变侵权的本质。“这种行为不但损害了经济利益,还会影响影视剧作品的正常传播,对其市场价值造成一定损害。”刘艳说。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10.4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高达156分钟。

“共同守护好短视频领域的知识产权,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张庆枚以人工智能技术举例建议,平台和开发者在推出相关小程序或应用时,要充分尊重用户的肖像权、著作权等基本权利,同时要在内容审核和授权确认等环节明确规则。用户也要增强法律意识,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用户在创作短视频时要遵循‘先授权后使用’原则。如果因各种原因无法获得授权,也要记住‘创意可以学,表达不能抄’。”刘艳说。

责编:郝建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