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4月28日,江苏省科技厅印发通知,启动2024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这是新的《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施行以来,首次开展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奖项类别、授奖数量和评审制度等有所变化。通知提出“鼓励优先提名第一完成人35周岁以下的项目”,传递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鲜明导向。
2024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包括: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国际科技合作奖。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授予数量不超过2个。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各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其中,一等奖不超过60项,二等奖不超过120项,三等奖不超过120项。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授予数量不超过10个。国际科技合作奖授予个人或组织不超过10个。
提名方式分为专家提名和单位提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奖人、院士等提名专家,在本人熟悉的学科领域范围内独立或联合提名。提名单位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遴选机制。其中,省有关科教单位加大提名重大原创性成果的力度,而各设区市科技局主要提名本地企业、研究院所和市属高校牵头完成的重大成果。
不同奖项,哪些人、项目可以获得提名?
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提名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贡献,或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或对维护国家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提名自然科学奖的项目,应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重要理论突破或重要方法创新,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代表性论文专著公开发表2年以上,研究成果具有明确的应用前景,对提高江苏的科技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鼓励提名聚焦世界科学前沿,开展基础研究取得的原创性重大成果。
提名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应在技术发明、技术开发、社会公益、重大工程中,取得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上的重要创新,已实施应用2年以上,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鼓励提名聚焦江苏产业自主可控的重大需求,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大成果。
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提名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科学发现,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或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创新性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个人。被提名人选在45周岁以下。
国际科技合作奖,提名对本省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外国组织。被提名人选(组织)应与江苏单位建立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合作时间不少于2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