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湖南桂阳县“00后”男子“朱雀玄武敕令”再申请改成48个字的名字引关注。最新消息,在其超长姓名申请被驳回后,小朱又将“称帝”,发起改名“周黄帝武则天”的申请。继“周天紫微大帝”之后,这至少已是其二度“称帝”。
就在前几天,朱某拟改名“朱咸宁”,相比“朱雀玄武”“朱雀玄武敕令”,这算是比较正常的名字。原以为,这是被舆论质疑的“中二少年”给“教训”了。谁料,小伙再传将改堆砌各种玄幻词汇的48字超长名字,旋即又把“武则天”“黄帝”等字眼纳入其中,姓名一个比一个怪异,其行为让人咋舌。看了小朱的改名风格,联想到此前类似的“奇葩”姓名,不少人表示应该增设“二次元专区”“修真专座”“山海经专区”等。毕竟,“大帝”“黄帝”“敕令”“朱雀”“玄武”等词汇,往往是在古代神话中才会出现的,猛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稍稍代入一下,就足以让很多人尴尬得“扣出三室一厅”。
有人质疑改名,不仅是因为名字很玄乎、很“中二”,而是改名关乎公共资源、关乎社会认同。举个例子,就算你天天在社交媒体改名,也不会有好事网友“讨伐”你,这充其量是开个会员就可以有的权限。不过,相对于微信名、QQ名而言,姓名不仅是一个个人ID,更是公开的社会契约,涉及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小伙虽然不嫌麻烦,但背后的社会成本还是挺高的,改名一次,公安系统、银行、社保系统背后的信息都得同步审核、更改,有人统计过,改一次名至少需要更新20多种证件。于社会而言,这背后无疑是对公共资源的消耗与滥用。
民法典规定,除少数情况外,姓氏一般要随父母亲而定;名字则要求“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过,公序良俗作为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如何理解、怎么执行,各地理解不一,尺度差别很大。这也是,一方面“招娣”“盼弟”“胜男”们嫌弃改名困难、麻烦,一方面“王者荣耀”“谢祖隆恩”等姓名却又能顺利登记的原因。前后差别很大的背后,是各地执行宽严程度的差别。实际上,这也是这场改名“闹剧”屡遭质疑的重要原因。
最近,媒体报道显示,有人谈及其在校状态时称“他曾诊断出分离型癔症,有时忘记说过的话”。若属实,这或许可以为他频繁改名提供一个合理解释。不过,回望此前,类似的取怪诞名的新闻并不少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奇葩名字就会冲上热搜,或是个性父母给儿女改,或中二少男少女给自己改,或寄意转运,或彰显个性。总之,很多都超出了个体权利边界,走向“不伦不类”。
某种程度上,法律规定不够详细、具体,以及由此带来的执行尺度不一,恰恰给这份“任性”留下了空间。因而,引导潜在对象别“折腾名字”、将取名回归到社会交往的属性上来十分重要,留下具体可依的规章制度也同样急迫、不容忽视。
(韩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