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落地投产,磷酸锰铁锂电池再一次来到行业聚光灯下。随着新能源汽车及电动两轮车对续航、安全、成本的要求日益严苛,磷酸锰铁锂电池凭借其综合优势,正成为替代传统磷酸铁锂的“升级版方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产业化加速,磷酸锰铁锂为何备受青睐?
磷酸锰铁锂电池并非横空出世。作为磷酸铁锂的“进阶版”,其在橄榄石结构基础上引入锰元素,既保留了磷酸铁锂的高安全基因,又通过锰的加入提升了电压平台和能量密度。行业专家指出,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而磷酸锰铁锂的能量密度可提升15%-20%,且低温性能显著优化,填补了磷酸铁锂在寒冷环境下的短板。
根据QYResearch《全球磷酸锰铁锂市场报告2024-2030》预测,到2030年磷酸锰铁锂市场规模将以CAGR58.4%持续攀升。东吴证券则预测,到2030年,磷酸锰铁锂替代磷酸铁锂的市场渗透率将超过30%。

在磷酸锰铁锂电池行业,走在最前沿的是被誉为全球小动力之王的星恒电源,其凭借全球领先的锰铁氧化物前驱体技术,大幅提升电池性能,使磷酸锰铁锂电池成为国内电动两轮车锂电池的最主流技术路线,更助力星恒成为全球电动两轮车锂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连续7年全球出货量第一。
“技术的迭代需要兼顾性能与成本,”星恒技术负责人表示,“通过自主研发锰铁氧化物前驱体材料,我们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还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将电池综合成本控制在磷酸铁锂以下,为市场普及奠定了基础。”目前,星恒不仅将该电池应用于国内电动两轮车,还应用于AGV机器人、叉车及便携式储能等领域,并在东南亚电摩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安全、成本、续航“三箭齐发” 破解行业痛点
安全基因一脉相承,针刺实验“零风险”
磷酸锰铁锂继承了磷酸铁锂的稳定结构,充放电过程中几乎无热失控风险。星恒磷酸锰铁锂电池在《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 43854-2024)的针刺、过充、过放等极限测试中表现优异,彻底打消了用户对锂电池安全性的顾虑。
1、成本优化:材料贵5%,综合成本却更低
尽管锰元素的添加使材料成本略高于磷酸铁锂,但头部企业通过工艺革新和规模化生产实现了降本突破。以星恒为例,其自研前驱体材料配合工艺革新和自动化产线,使电池综合成本低于传统磷酸铁锂方案。“这对价格敏感的电动两轮车市场至关重要。”一位产业链从业者评价道。

星恒磷酸锰铁锂电池
2、冬季续航缩水?低温性能提升至90%
磷酸铁锂电池在-2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仅为60%-70%,导致冬季续航“腰斩”,而星恒磷酸锰铁锂电池的低温容量保持率高达90%,大幅缓解用户里程焦虑。此外,其4.1V的高电压平台可为电摩等高性能应用提供更强动力输出,这也使星恒磷酸锰铁锂电池成为东南亚电摩市场的首选方案。
从两轮车到千亿赛道:磷酸锰铁锂的“野心”不止于此
目前,特斯拉、奇瑞等车企已在中端车型中试水磷酸锰铁锂电池,而星恒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成功经验,为磷酸锰铁锂电池更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成熟样本。
“技术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位电动两轮车企业负责人表示,“用户普遍反馈,车辆搭载了星恒磷酸锰铁锂电池后,续航明显提升,冬天也不用频繁充电了。”市场端的积极反馈,印证了该技术的商业潜力。
作为磷酸锰铁锂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星恒扎根锰基电池研发22年,以深厚的技术底蕴建立起从前驱体研发制造、正极材料研发、电池研发生产、销售运营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生态,并在全球实现3300万用户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其锰基电池全球领导者的地位。

据星恒透露,其下一代磷酸锰铁锂电池将聚焦快充与循环寿命提升,同时联合上下游进一步完善产业闭环生态,为用户提供更强性能、更高安全性、更优性价比的锂电池产品。并且,星恒将在现有应用场景基础上,结合其“1246”电池标准化战略,在动力、储能的更多赛道上持续推进磷酸锰铁锂电池产业化应用,以实现“1-15度电应用场景全覆盖”的战略目标。
可以预见,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磷酸锰铁锂电池将加速替代铅酸电池,成为电动两轮车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并为全球绿色出行提供更优解,这场由技术革新引发的产业变局,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