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劳动节访“劳模” | 朱玉庭:从落榜生到劳模工匠的“逆袭”

编者按: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庆祝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是党的二十大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后,首次开展全国性劳模表彰,江苏121名劳动者获此殊荣。不同的岗位,共同的信仰,以奋斗为笔,将个人足迹汇入民族复兴的磅礴长卷。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这些新当选的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们,为我们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

【图为朱玉庭(右一)与同事交流工艺】

位于淮安市的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车间里,总能看到一个蓝色工装的身影穿梭其间:时而俯身观察车床零件精度,时而与团队成员专注讨论工艺改进……虽未迈入大学之门,却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就是该公司精密成形中心副主任朱玉庭。

从曾经高考落榜的农民工,到如今掌握核心技术的技能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他用20余年的坚守与创新,实现从工人到工匠的人生蜕变。

1983年出生的朱玉庭,高考落榜后一度只能在工地上摸爬打工,但他内心藏着对机械加工的热爱。靠专业技能改变命运的想法,在青年心中默默生根发芽。

2014年回到家乡进入双环齿轮厂后,朱玉庭从普通车工起步,白天在机床前琢磨刀路轨迹,夜晚捧着专业书籍钻研,自费上夜大学习、购买大量技术书籍,从一个技术“小白”,慢慢成长为车削、铣削、磨削领域的岗位“大神”。

为突破技术瓶颈,他自学通过了美国PMP项目管理认证、六西格玛黑带等国际认证,凭借先进管理理念融入技术攻关,成为当之无愧的“主攻手”。在主减类齿轮自动化辗锻工艺攻关中,他带队耗时两年,通过上百次试验,成功将单件材料重量减少0.51kg,年节约材料费用426万元,该技术获2022年国家发明专利。

面对自动化车间的断屑难题,他吃住在车间,坚持数月逐段优化加工程序,独创“三向断屑法”,使刃具费用降低 62.8%,全年节约94万元。令业界惊艳的还有薄壁齿圈加工攻关,他凭借“五步法”将齿圈内径圆度控制在0.005mm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 1/15),不良率从30%暴跌至 0.2%,年节约成本54万元,成为行业精度标杆。

“朱玉庭劳模创新工作室”也于2017年在淮安市总工会、淮安区总工会支持下,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他就地培育创新土壤的“试验田”。入厂十年间,朱玉庭钻研技术攻坚克难,领衔的创新工作室累计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当公司承接某变速箱带端齿类齿圈开发项目时,面对客户“零毛刺”的严苛要求,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同吃住,从刀具设计到工艺路线反复推演,最终首创行业无毛刺加工工艺。再接再厉,瞄准进口刀具 “卡脖子”成本高难题,他带队耗时一年自主研制端齿加工刀具,经批量测试,自制刀具寿命达进口产品3倍,价格却仅为1/4,年节约采购费用78万元,荣获公司年度重大攻关一等奖殊荣。

在榜样的带动下,工作室深化公司 “三级创新改善” 机制,激发全员创新创造热情,一线工人年均提出逾7000个“五小”创新项目。

“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跑得更远。”技术“金刚钻”在手,身为公司首席讲师的朱玉庭倾囊相授,累计授课300多课时,手把手带徒帮5人发展为高级技师、9人获中级技师职称,20多人成长为调试工程师骨干,让大家在比学赶帮超中,把活干得更巧、干得更快、干得更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敏

(受访者供图)

责编:姚政宇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