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勉励年轻一代,为青年人鼓劲加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次社会的重大变革和进步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奋斗和贡献。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青年手里。身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青年人如何敢想敢为、能为善为?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对话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的部分获奖者。作为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他们直面时代之问,用青春的朝气和锐气铿锵作答。

100倍放大的显微镜下,他双手沉稳持握焊枪,双眸紧盯着不足0.2毫米的焊盘,屏气凝神,电光石火之间,一个个焊点仿佛工艺品一般呈现。
这是江苏金陵机械制造总厂专业技术员张雯集的日常工作场景,33岁的他,今年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两项荣誉。荣誉背后,是数年如一日的极致挑战。
“我的工作是对航电系统收发组件进行精细调试和修复组装,组件工艺非常精细,焊枪一旦接触焊点,每次焊接、每个焊点不过三四秒钟的时间,只能一次成功。”在张雯集心里,这是“一项0或1的工作”,“航空产品质量事关飞行员安全,飞机在天上没有‘停车检修’的机会,每个焊点都必须是‘生命焊点’。”
记得刚学焊接不久,有次需要焊接一个电阻产品,封装尺寸只有0.5mm×0.25mm×0.23mm,大小还不到芝麻粒的四分之一。“我们需要在4秒之内完成夹取、定位、熔锡、放置等一系列操作,稍有不慎,还会影响性能、导致产品报废。”张雯集说,身边的老前辈都认为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但他依然决定要大胆尝试。
“每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都是提升本领的机会。”张雯集将每个细节都“抠”到极度精确。仅第一步“夹取”,他就闯过了重重难关。“轻一点夹不住,重一点会飞走,最初我每夹取100次就有几十次失败,经过三个月高强度训练,失败率才降至不到1%。”张雯集明白,托举战鹰安全,每一个焊点都必须牢固可靠。为了彻底消除这不到1%的风险,他每天都练习上千次夹取,手指经常磨破,甚至有时短暂失去触觉,最终才让肌肉形成记忆,练成“一手准”的绝技。

技术的极致没有捷径,在工作后的短短3年内,他就完成了100多万个元器件的焊接。为了精进技术,他还与同为航修人的爱人李永霞将家里的桌子都改造成了焊接台。2022年,张雯集成功实现了世界最小贴片电阻(长0.254mm,宽0.127mm,高0.13mm)的裸眼焊接。如今,他已可以在75um甚至50um的焊盘上,完成18um的金丝键合,在微米级世界里“穿针引线”。
随着技术的发展,单一领域的知识已经不足以应对航修领域的复杂任务。通过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读研,张雯集还学习了电子工程、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整个系统的运作原理,提出更有效的模块性能提升方案。
在处理微米级芯片拆除和键合时,他通过上万次的键合试验和拉力测试,反复优化超声波能量、键合时间等参数;为了提高微米级裸装半导体芯片的拆除效率,他改造了现有设备,将每人每天拆除20余片提升至400余片,效率提升了20余倍……
日常工作24小时待命,任务紧急一忙就是10几个小时,为什么总能有这么使不完的劲头?张雯集深情地说,“我的外公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小时候,他常常给我讲述战场上惊心动魄的故事,还常说,当年中国有现在这么好的飞机就好了!”少时立下保家卫国的志向,正转化成工作上的源源不竭动力,“今后我只想做好一件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冲刺极致,守护我们的战鹰飞得更高更远!”
在大有可为的时代争做有为青年,青年人应该如何行动?针对青年人最关心的话题,我们也请青年榜样们一一解答。
青春问答:
Q1.您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吗?
张雯集: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与挑战,比如我就经历过考研失败。但后来,我发现在工作中,只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把任务完成好,也可以收获鼓励、认可,随着技能的增长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慢慢地越来越自信了。
Q2.您平时工作节奏是什么样的?如何管理自己的作息?
张雯集:我会制定详细的日程表,每天早上固定时间起床,在家里先进行一个小时的理论学习,到单位后开展技术研讨、进入实训室进行实操练习或进入超净间开始完成上午的工作任务。中午会适当休息,下午和晚上继续工作,但也会留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家人。周末如果有时间,我还会去参加一些技术培训或者公益讲座。
Q3.现在有年轻人调侃“卷不动又躺不平”,您觉得有第三种活法吗?
张雯集:我觉得“卷不动又躺不平”可能是一些年轻人内心矛盾的真实写照,我自己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困惑。记得刚进入工厂的时候,面对焊接技术的挑战,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行业。那时候,我焊接的练习板总是出现残次品,心里充满了挫败感,甚至怀疑自己“不是这块料”。这个时候,我的老师傅鼓励说,“小张,别着急,你要相信自己,只要能坚持,你一定能行。”简单的话,让我终生难忘。
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我曾经在参加“匠心杯”大赛时,心理压力非常大,有心理包袱。但最终我告诉自己,比赛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过程,从中学习和成长。这种心态帮助我最终赢得了比赛。除了“卷”和“躺”,其实还有第三种活法——那就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然后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这条路或许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心中有方向,手上肯下功夫,总会有所收获。
Q4.如果给20岁的自己发微信,会提醒自己避开哪个“成长陷阱”?
张雯集:我会提醒自己不要急于求成,避开“急于证明自己”的陷阱。刚工作不久,我们往往太想快速证明自己的价值,反而忽略了积累的过程。后来,把心态放平和,慢慢调整状态,就像我当初为了掌握焊接技术,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理论、练习操作,甚至手指磨破、失去触觉,但这些经历最终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基石。所以,我会告诉自己,耐心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Q5.坚持最久的习惯是什么?要提高竞争力该怎么做?
张雯集:我坚持最久的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会花至少一个小时来学习和总结当天的工作。这个习惯帮助我在技术上不断进步,让我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也让我受益匪浅。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在于积累,以我的经历来看,技术的进步没有捷径,关键在于日积月累的练习和总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