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华时论|以青春之我,赴追光之路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总有一些精神坐标永不褪色。106年前的五月四日,中国青年用热血呼号开启了觉醒年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宣言,孕育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拉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从那时起,青年就成为改写国家命运的执笔人。

历史不会忘记,南湖红船上,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立志要为苦难中国开辟出光明道路;民族不会忘记,主力红军的长征队伍,过半战士在24岁以下,创造出空前绝后的军事奇迹;人民不会忘记,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青年们踊跃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中国人挺立起自立自强的民族脊梁。从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呐喊,到改革开放“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强音,再到新时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中国青年爱国奋斗的基因一脉相承。

青年的奋斗,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百年前,青年以一腔热血冲破思想桎梏,将救亡图存的时代命题熔铸成精神图腾;百年后,世界格局深刻演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新时代,对青年的考验愈发具体而深刻。是沉迷“短平快”的即时满足,还是追求厚积薄发的持久突破?是困于虚拟世界的滤镜美化,还是投身现实世界的改造建设?今天,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科技革命重构竞争,地缘冲突持续震荡。当此之时,青年的抉择,关乎民族复兴的进程,决定人类文明的走向。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也带来了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机遇。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会感受到环境带来的压力,可回望过去一代又一代青年,哪一代不是“关关难过关关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需要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澎湃活力,“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子之心,必将助力青年在回答时代命题的伟大实践中,成长为大写的人。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好时代,呼唤好青年携手共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当得起这一个好字。南理工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将火爆的青春献给国防事业;宇树科技总经理王兴兴,带领团队研发的机器人在国际竞赛中屡获佳绩;凉山彝族青年洛古有格,带着三河村从贫困村蝶变为“网红村”……在科技创新的舞台,在国际交流的平台,在工厂车间一线,在田间地头和大街小巷,青年们活跃的身影,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成为民族复兴路上澎湃的春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奋斗者,青春不老,唯有奉献不悔的青春,才能成就有意义的人生。让我们以青春之我,赴追光之路,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不负韶华、无愧时代的荣光。

(袁媛)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