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民族音乐里的百年青春叙事,《青春永恒》五四上演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创排的民族管弦乐《青春永恒》精彩上演,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歌颂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

本次音乐会系江苏艺术基金 2024 年度资助项目,4月25日、4月26日、4月27日、5月4日分别在南京、昆山、太仓、合肥四地演出。音乐会由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一级编剧戴晓权担任文字撰稿,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张伟执棒。青年笛箫演奏家孟诗文、唢呐演奏家隋景宏、古筝演奏家徐畅、二胡演奏家陈静等倾情加盟,共同奏响这场充满青春气息与民族自豪感的音乐盛宴。

音乐会分为“旭日初升”“青春似火”“金色年华”和“新纪元”四个篇章,通过不同风格的民族乐器演奏,展现了从觉醒到奋斗再到薪火相传的青春故事,让观众追随竹笛演绎的《新青年》、唢呐吹响的《青春随想》、古筝弹奏的《百年芳华》、二胡拉响的《薪火》等乐曲追寻革命先辈英勇足迹,彰显民族自豪感。

用乐曲回眸历史。在一曲孔志轩新创曲目《五四之光》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拉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共产主义青年为国抗争的革命精神。不要在黑暗中沉沦,要在黎明中觉醒,随之而来的《觉醒》,从发表于1924年的《五四纪念爱国歌》中提取出核心音调,采用人声与民族乐队的形式重新创作,反映了爱国青年在民族存亡时的爱国情怀。

何为新青年?竹笛一响,满满的中国风。“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竹笛的坚韧,正如青年的品质——第二篇章“青春似火”中,孟诗文吹奏的竹笛曲《新青年》以精神饱满的小快板,歌颂了新时代拥有共产主义理想的青年们艰苦奋斗、积极乐观、投身祖国建设的精神风貌。而王啸冰作曲的《从头越》则借用了宋词上下阕的结构关系,上阕忆往昔,下阕从头越,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历史画卷。

第三篇章“金色年华”中,隋景宏的唢呐独奏《青春随想》分为五个部分,从春日晨景到青年的奋发向上,再到自信洒脱的气派,以高超的技艺震撼着每一个灵魂,高潮迭起,展现了当代青年的风采。古筝演奏家徐畅弹奏的《百年芳华》则用细腻的江南音乐语言,描绘了中华民族的永恒传承与时代巨变。

在第四篇章“新纪元”中,二胡演奏家陈静的《薪火》通过丰富的音响变化,展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象征着薪火代代相传。最后,民族管弦序曲《新纪元》以丰富的乐队技法和音响层次,为整场音乐会画上圆满句号。

《青春永恒》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观众在民族音乐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新时代的活力,激励着每一位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图片:郜炜磊/摄

责编:王慧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