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越剧《英雄少年》“五四”开演:以青春之姿演绎绵延千年青春之歌

“少年跃马请长缨,踏遍塞外草青青。纵横云天英雄气,弦上铿锵唱到今。”5月4日晚,南京市越剧团精心打造的新编越剧《英雄少年》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热血预演。这部剧以北宋杨家将“金沙滩之战”为背景,聚焦青年英雄的家国情怀,南京市越剧团新生代女小生演员集体担纲,以今日之青年演绎千年前大宋青年的热血与担当,谱写一曲爱国主义的慷慨悲歌。

杨家将故事迎来当代越剧的创新表达

自北宋中叶起,杨家将的故事便传唱不息,在历代艺术家的改编创作中不断焕发新生。今天,这份流淌在华夏血脉中的英雄记忆迎来了越剧艺术的创新表达。

越剧《英雄少年》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出品,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南京市玄武区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联合出品,南京市演艺集团、南京市越剧团制作。该剧由一级导演、著名京昆武生翁国生担纲执导,三度“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罗周和优秀青年编剧王洁共同编剧。

剧本另辟蹊径,聚焦“金沙滩之战”出征前的三日,当“八子去六子回”的宿命谶语传至天波府,个人生死与家国大义被推向撕裂与升华的顶峰,在战鼓将鸣未鸣之际,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杨门儿郎的生死抉择。

舞台之上,一组浮雕式烽火长城意蕴的立面屏风宛若时空之门巍然矗立,开合之间,天波杨府、演武校场、九层塔楼次第浮现,转瞬又在光影流转间化作杨令公梦境中金沙滩的断壁残垣。灯光、天幕、吊景的流动变换,配合纵向延展平台,构建出虚实相生的空间叙事,汴梁城的盛世繁华,金沙滩战场的烽烟蔽日,英雄形象的荡气回肠在此交织,共同组合成一幕幕流动的、写意的、充满灵性的戏剧场景。

南越“05后”女小生集体亮相大放异彩

继《织造府》中南越旦角新秀崭露锋芒,同代际的“05后”女小生们在越剧《英雄少年》中集体亮相。剧中,她们以六种小生流派演绎八位性格迥异的杨家儿郎,既有柔情婉转的唱腔诉说亲情、爱情与别情,又以苍劲刚健的声腔展现少年将军的英武雄浑。

为精准塑造剧中角色,导演翁国生为这群新生代越剧女小生设计了一系列出新、出奇、出情的越韵武打设计,演员们也特别接受了为期半年的“魔鬼训练”和超强度排练,从戏曲“四功五法”的回归到人物心理的层层突破。

翁国生表示:“这群年轻演员非常自觉地起早贪黑、勤学苦练,努力将诸多载歌载舞、边唱边打的重场戏亮丽震撼地展现出来。特别在‘金沙滩血战’‘俩兄弟比武’‘汴梁酒楼痛饮’等重头戏中,观众可以看到‘刀枪比拼’‘双马疾驰’‘抛酒坛群体醉舞’和‘旋翻身凌空跳叉’等精彩场面。另外,大段竺派、毕派、尹派、徐派的深情独唱和对唱,充分展现了南越这批新生代小生演员文武皆备的艺术素养。”

以青春演青春,唱响延续千年的青春赞歌

《英雄少年》不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曲青年精神的颂歌。剧中杨家八子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的夫妻恩爱缱绻,有的满怀对新生的期待,有的正沉浸在灼热的爱恋之中,有的则依旧单身,洒脱不羁。但当面对国家的召唤,他们无人退缩,明知前路坎坷,依然义无反顾奔向战场。去留之间见生死精神,血溅沙场展英雄少年胸怀。杨家儿郎身上这种向死而生的豪迈境界,不仅体现了一种爱国精神,更是一种极其崇高的人生意境。

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得主李晓旭表示:“《英雄少年》这部剧在金陵文化沃土中滋养而生,亦是南京市委宣传部校企委培人才项目共育的梨园薪火。我们以舞台为砚台,以青春为墨,一笔一画勾勒杨家将的忠勇风骨,让这批年轻演员真切体会杨家将的精神内涵,在磨练技艺的同时激励她们勇攀艺术高峰,通过青春化的舞台呈现,与观众一同感受历史人物跨越古今的浩然之气。”

从历史烽烟到当代舞台,《英雄少年》以越剧之名,架起跨越千年的精神桥梁。五四青年节之际,南京市越剧团以青春之姿,致敬历史、讴歌英雄,谱写一曲千年前的青春之歌,书写越剧传承的青春答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  通讯员 吉悦

图片由南京市越剧团提供

责编:高利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