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地评线】荔枝网评:耕海牧渔,让“蓝色粮仓”日益丰盈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自然资源部发布2025年一季度海洋经济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海洋食物、水资源供给基础进一步夯实,“蓝色粮仓”建设持续推进。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海水养殖稳产保供作用持续显现。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海洋孕育生命、联通世界,是自然资源的宝库。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海洋水产品资源丰富,加之居民对海水产品的需求刚性增加,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坚持耕海牧渔,大力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

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坚持藏粮于技,着力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从深远海养殖装备“经海七号”、三文鱼陆基循环水养殖成功出鱼,到自主研发的“富发1号”大黄鱼新品种获得国家新品种认定、自主培育的凡纳滨对虾“海茂1号”“海兴农3号”水产新品种打破国外种源垄断,再到海参拥有大型“种子银行”,大黄鱼住进“精装房”……我国渔业种质“芯片”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安全水产品送上百姓餐桌,推动辽阔海洋加快变成更加坚实的“蓝色粮仓”。

“蓝色粮仓”的高质高效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加持。近年来,我国结合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需要,广泛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海洋渔业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在江苏南通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中国船级社入级检验,自主研发的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从福建启航前往南极开展作业,海水加热、海水预处理以及产水净化系统等整体工程完成超80%……依靠科技力量,我国海洋渔业日益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不断赋能“蓝色粮仓”建设提档升级。

“耕海”万顷,更要“养海”万年。海洋牧场是几代人辛勤耕耘的结晶,尤需维护好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推动“蓝色粮仓”建设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我国始终坚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先后3次修正和1次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制修订7部行政法规、10余项部门规章,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大约15万平方公里,推动海洋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探索出“厦门实践”这个美丽中国建设、人海和谐的典范,浙江省“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获得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系列实践探索,进一步筑牢了海洋生态保护防线,更好地守护了“蓝色粮仓”。

海洋,是“蓝色粮仓”、丰茂牧场。坚持大食物观,让开发海洋与保护海洋相辅相成,建好海上“蓝色粮仓”和海上“绿水青山”,真正做到善待之、善用之,我国的“蓝色粮仓”必将更加丰盈,“海洋牧歌”必将更加嘹亮。(艾佩韦)

责编:郝建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