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推进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对于服务国家人才培养需求和战略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助力学生实现有效就业、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高校应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队伍建设、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将思政教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过程,逐步构建涵盖知识教育、价值教育、技能教育的综合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顶层设计

强化思想重视,坚定协同育人信念。高校应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实践提上议事日程,将协同育人工作纳入高校教育规划和人才培养体系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体角度出发,系统审视、强化协同育人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高校党委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教学主体开展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专项教育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政治理论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融入队伍培养体系中,引导教师立足战略发展全局,提升对德育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认知,深刻理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对“双创”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做好协同育人工作。同时,通过工作推进会、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加快推进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实践调研、经验交流、制度制定、文化宣传、课程改革、课堂管理等,确保协同育人工作得以规范化、科学化开展。高校党委还应牵头制定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责任清单,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强化统筹协调和工作部署,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强化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在协同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事关高校协同育人工作实效。因此,高校应持续强化对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实践技能培育,打造一支现代化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切实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育人实践。

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双师”队伍综合实力。高校应以“思创”融合为契机,打造一支既懂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又具备丰富政治理论储备和思政教学实力的“双师型”队伍。本着党管人才的原则,高校党委可通过线上线下的招聘渠道、人才引进渠道和内部选任通道,吸纳一批素养卓越、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兼职、兼任、特聘等方式,邀请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丰富的技能型人才、教学名师、行业骨干、企业带头人等主体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充分满足学生对实践教育、价值教育、知识教育等的多级多层需求。提升队伍素养。高校应拓宽“双师”教师的培养思路和培养渠道,通过定期组织基础课程培训、核心进阶课程培训,丰富教师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储备,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注重搭建常态化的跨领域沟通交流平台和交流建设机制,以“双创”教育的主题工作坊、学术论坛、科学研究工作、集中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持续推动“双师”队伍素养不断提升,为协同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良好的队伍储备。

优化课堂教学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应注重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同时还应推动课程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因此,高校应以思创融合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思想觉悟、政治水平、创新创业能力、道德品质等。

注重在第一课堂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使思创融合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课程目标设定上,融入体现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技能目标、素养目标、知识目标一体化育人目标,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进行内容优化,助力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实现深度互融。同时,注重在思政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课堂、课程思政课堂中深挖思政元素和创新创业元素,建设融合教学资源库和素材库,包括体现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思想、社会责任、职业素养、工匠精神、道德法治、心理健康等的典型案例、优质素材、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电子教材等,夯实协同育人工作内容根基。以思政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创新创业教育元素的融入为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蕴含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相关的典型人物事迹和案例引入课堂。比如,思政教师可融入当前量子信息领域创新者潘建伟为实现百公里量级的通信安全距离,带领科研团队历经一次次理论推导、实验验证的创新奋斗事例,以及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失败最终研制出抗疟疾的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注重在第二课堂中融入思创融合的相关内容。通过图书馆、校史馆、展览馆、宣传栏、文化墙、知识长廊等渠道,宣传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优秀事迹、育人成果、融合课程等,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同时,采取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方式,举办创新创业、思政教育相关的比赛活动和交流活动,积极推动相关创新创业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让实践载体和机会多起来、让思创融合品牌立起来。如以助力革命老区转型发展为主题的“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围绕乡村建设与规划、乡村治理与发展、乡村旅游与产品推广、品牌设计与产品营销等,开展多模块的创新创业实践,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文化浸润和思想洗礼。高校还可搭建思创融合相关的训练区、项目孵化区、成果转化基地、创客空间等,依托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空间,助力学生逐渐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双创型人才。

王召征(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责编:王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