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戏剧+电影+数字,张艺兴将带着“敦煌大片”来南京了

敦煌壁画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也凝聚着一代代莫高窟人的坚守与奉献。6月至7月,备受瞩目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将在南京、兰州、成都等国内多个城市开启全国巡演。今日,巡演南京站正式上架开票,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编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张艺兴主演的《受到召唤·敦煌》,是对绵延千年的敦煌文化、代代传承的莫高精神的一次回望与致敬。该剧去年12月在北京、上海两地演出6场,开票即秒罄,大麦“想看”人数高达22万,霸榜话剧、音乐剧类演出10年来单体剧目之榜首,全网话题总阅读量破90亿,总讨论量近10亿,登上多平台热榜超300次,并受到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上海收官现场,观众更是含泪齐声高呼“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

《受到召唤·敦煌》以1935年在巴黎受到敦煌召唤的敦煌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常书鸿、2035年敦煌数字研究中心的青年张燃为双重视角,讲述从法国到北京两段平行交织的青春故事。通过两个时空、两代青年奇妙交错的“跨时空”故事,诠释一代代敦煌守护人孕育出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与匠心传承。

“在国风国潮热的当下,国话始终致力于在作品中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受到召唤·敦煌》正是我们对此做出的探索之一。”田沁鑫表示,希望打造出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优秀文化作品,将经典艺术进行现代化转译、转码,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与艺术的结合是《受到召唤·敦煌》的最大特色,这部融汇了非遗、科技、禅意、潮流、AI的先锋音乐话剧,打破传统观演模式和传统舞台结构,在科技的赋能下制作“戏剧+电影+数字”大片,让观众沉浸体验敦煌文化的辉煌与魅力。

15首原创歌曲,多元的音乐风格,古典、流行、热舞、吟唱……曲风、曲量几乎等同一场大型演唱会。

在演员的选择上,《受到召唤·敦煌》启用了包括主演张艺兴、胡晓龙、甘瑞琦、彭可、金大乘、郝丹姝在内的诸多年轻演员,将敦煌采风之旅中获得的素材、感悟和滋养充分注入新锐创作,让青年演员的身心与历史、文化深深交融,释放蓬勃的青春创造力。

主演张艺兴一人分饰两角,空间上横跨万里、时间上穿越百年,剧情也在两代人的探索、坚守、爱情、迷茫中往复展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代表了我们是谁。”张艺兴表示,这部剧触及了广泛的观众群体,涵盖音乐剧、舞剧、话剧等领域,是综合的艺术呈现,唱、跳、说、演,每一个方面都不能掉链子,作为青年演员,将努力用艺术创作致敬灿烂的敦煌文化。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由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敦煌研究院、敦煌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央视网、央视频、北京大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国话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与敦煌文化虽相隔千里,却有着同样厚重的文化底蕴,相信此次演出将在南京碰撞出别样的文化火花。无论是戏剧爱好者,还是对敦煌文化充满向往的观众,都可借此机会走进剧场,感受这部音乐话剧的独特魅力,领略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责编:吴雨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