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跑好“人机共跑”的马拉松(评论员观察)

人形机器人如何适应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助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场更为壮观也更具挑战性的“人机共跑”马拉松

在人形机器人这个新赛道上,我国是后来者,但具有后来居上的优势和潜力

不久前,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京完赛。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和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

这是我国人形机器人的一次极限测试。约21公里的路程上,人形机器人精密关节会运动约25万次,能充分展现出能耗效率、散热能力、运动算法等方面的优缺点。尽管不少人形机器人产品的运动表现并不完美,但这些“跑出来”的问题,都会成为技术进一步完善的起点。

从更大层面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人形机器人如何适应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助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场更为壮观也更具挑战性的“人机共跑”马拉松。

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领航者2号”人形机器人,能够自如地和人对话、帮人搬东西;不少企业的人形机器人竞相走出实验室,进工厂“实习”,参与生产流程……从苗头看势头,人形机器人有望催生又一次颠覆性创新,并引发生产力的全面跃升。在人形机器人这个新赛道上,我国是后来者,但具有后来居上的优势和潜力。

优势源于完整的产业体系。人形机器人从头到脚有上百个零部件,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可以确保研发试验环环相扣。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专利储备突破19万项,约占全球2/3。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榜单中,我国企业占比超1/3。科研院所、科创企业、制造业龙头,既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团结协作,又在技术路线上百花齐放,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创新生态。

优势源于庞大的人才队伍。我国有世界级规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队伍,每年工科毕业生数量超过全世界工科毕业生总数的1/3。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过程中,各领域工程师各展所能,既能攻克“卡脖子”技术,也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汇聚的必是推动人形机器人新技术新应用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优势还源于超大规模市场,创造了复杂的应用场景和多样的落地需求。《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3亿元,同比实现翻倍增长。无论是在流水线上承担搬运、分拣装配等工作,还是在博物馆、展览馆化身智能讲解员;无论是在家庭室内承担家务,还是在深山老林里排查电网故障……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也要看到,人体构造精密而复杂,打造一款成熟的人形机器人绝非易事。特别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和软件系统开发方面。提升人形机器人的综合性能和系统稳定性,还需要从软件开发、工艺设计、材料零件等方面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新领域,政策支持很重要。”推动具身智能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关键在于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出台了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各环节协同发展,深入实施“机器人+”推广应用,将不断提高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和产品供给能力。

早在80多年前,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服从人类的命令、保护自己的“机器人三原则”,探讨机器人带来的伦理困境。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科幻情节不断照入现实,我们对人形机器人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打造更为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扩展人机共生的伦理空间,在这场“人机共跑”的马拉松里,我们一定能跑出更好成绩,跑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4日 05 版)

责编:戴凌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