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于是说|朱元璋的字,朱元璋的脸

最近,在无锡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举办的两个文物特展上,都出现了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的珍贵文物,让600多年后的人们得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乞丐皇帝”。

“五一”假期,“金匮遗珍——无锡博物院典藏精品文物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幕,展出了60多件该院收藏的精品文物。其中,一件“朱元璋行书手谕卷”尤其引人注目。无锡博物院专家介绍,这份朱元璋的手谕纵35.9厘米,横58.7厘米,共有14行,118字。书写之时,朱元璋还没当皇帝,而是吴王的身份,因此这件文物的年代被定为“元末”。

朱元璋行书手谕卷 无锡博物院 供图

元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率领所部红巾军攻克了元朝在江南的统治中心——集庆路,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一直到四年之后的1368年,他才在南京正式称帝,建立明王朝。从1356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准备了十二年,他采取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建立应天(南京)根据地,慢慢积聚力量,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劲敌,为称帝开国做好充足准备。

这份“行书手谕卷”就写于朱元璋在南京称吴王,与张士诚反复拉锯,争夺长江下游地区控制权的时期。手谕中,朱元璋明确指示正率军在外同张士诚厮杀的大将徐达,要求他在作战中抓捕到俘虏后,可以就地处决,不必押解回来处理。可以说,这100多个字充满着肃杀恐怖的气息。很多古代将领信奉“杀降不祥”,也不会轻易杀害俘虏。朱元璋为什么要命令徐达直接杀俘呢?原来,张士诚和朱元璋的战争打得异常艰苦,互有胜败,一些张士诚的士兵在俘虏后会乘隙杀掉朱元璋的将士后逃走,朱元璋大为震怒,才给徐达下了这道“杀无赦”的命令。

朱元璋行书手谕卷 无锡博物院 供图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从小还当过和尚,文化程度不高。但从这份手谕上看,他的书写出于自然,不拘绳墨,仪态生动。卷首的书法还是楷书,随着书写时情绪的波动,渐趋行楷,因此后半段笔墨放纵,颇有气势,浑厚古朴。从语言风格上看,这段文字是朱元璋亲撰,并没有“秘书”代笔,多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能真实反映其文化水平。不过,朱元璋不管是在早年戎马倥偬还是后来即位登基后,一直都在孜孜以求地学习。他当上皇帝后为自己早年栖身地——皇觉寺写过一通《皇陵碑》。从碑文上看,他的文字已非常典雅规整又不失英雄霸气。

“朱元璋行书手谕卷”上钤“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清宫鉴藏宝”等清宫藏印,曾被清宫内府珍藏,还被收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清朝灭亡后,手谕流落民间,后被无锡籍收藏家薛满生先生收藏,并最终入藏无锡博物院。目前,朱元璋的真迹包括题跋在内,存世仅有七件。

离开无锡,让我们来到南京,走进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展。这个南博年度大展同时展出了两幅截然不同的朱元璋画像。署名清代画家孙克弘的明太祖画像(南京博物院藏)上,朱元璋相貌丑陋,面如残月,下颚突出,鼠须麻面。另一张民国时期画家俞明所作的“明太祖正形像”(国家博物馆藏)则姿容俊美,面如满月,眉目俊朗,相貌堂堂。

明太祖正形像(国家博物馆藏)

一俊一丑,哪个才是朱元璋的真实相貌?

有学者对目前留存的朱元璋图像进行梳理,发现主要分为两种,要么帅气,要么丑陋。比如,藏于故宫内的朱元璋画像共有13幅,第一类画像有两幅,一张为中年,一张为老年,画上的朱元璋圆脸模样,气宇轩昂,英气逼人,正襟危坐,神情端庄;第二类画像有11张之多,画上的朱元璋长相怪异,额头和下巴突出,脸部向内凹陷,有的画像脸上还有麻子。

根据史料分析,明代官修史料都坚称朱元璋的“颜值”颇高,且不惜溢美之词。《明太祖实录》卷一载:朱元璋“姿貌雄杰,志意廓然,独居沉念,人莫能测”;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亲自撰写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碑文中说,他老爸“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很显然,这些官修文字和朱元璋的帅气画像相对应。

署名清代画家孙克弘的明太祖画像

一些民间史料则暗示着朱元璋长得并不帅,甚至有几分奇怪甚至丑陋。明成祖时期著名相士袁忠彻在《古今识鉴》中这样写道:“(明太祖)状貌非常,龙瞳凤目,天地相朝,五岳俱附,日月丽天,辅骨插鬓”。试想如果朱元璋长得英武帅气,是不会被形容为“状貌非常”的。明代目录学家、藏书家张萱在《疑耀》中说,他的祖父在云南看到,黔国公沐府中收藏的明太祖画像相貌奇特,左脸上有12个黑色麻子,和内府收藏的帅气画像截然不同。明代初年太仓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说,朱元璋曾征调了一些名画家为他画像,有些人尽管画得逼真,却不合朱元璋的意思。只有一个画家反复揣摩“圣意”,在绘画时只取形似的基本轮廓,但增加了威严肃穆之神色。朱元璋看了画像之后表示满意。这段记载暗示,朱元璋容貌并不俊美,画家只能大概描摹他的脸部外形,加上了威严肃穆的神态,才勉强得到他的肯定。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展上,两幅朱元璋画像对比。

综合各种史料分析,到明代中后期,朱元璋的画像已有两个版本流传,分别是内府收藏的“英武版”和民间画师所画的“丑陋版”。朱元璋“麻面异相”的画像在民间流传颇广,明官方政府并没有禁止,也说明朱元璋的真实容貌很有可能更接近“民间版”画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责编:吴雨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