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彩绘墙,“绘得多”更要“绘得好”

连日来,江苏各地的彩绘墙频频“出圈”。南京饱含城市韵味的“南京墙”,扬州古巷的“青花墙”,无锡融合方言俚语、应季花卉的创意墙绘……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争相前往打卡。

彩绘墙的走红并非偶然。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中,千篇一律的灰白色调容易让人视觉疲劳,而彩绘墙恰恰以鲜明的色彩、独特的创意打破了这种单调,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亮色。无论是简洁文字、卡通彩绘,还是山水画卷、工业风涂鸦,不同的风格下,每一幅彩绘都是城市文化的生动表达。彩绘墙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让每座城市都有了独特的“记忆点”。

在“打卡经济”盛行的当下,彩绘墙满足了人们的社交分享欲。据统计,在长沙文和友的“复古广告墙”前,日均发生327次陌生人社交互动。这些既免费又美观的艺术场景,自然成为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同时,打卡带来的人流,更激活了城市的“边角经济”,带动周边餐饮、零售、文创等产业发展。南京悦动·新门西的“南京墙”走红后,带动周边门店咖啡销量增长数倍,让原本普通的园区焕发出新的商业活力。

彩绘墙的走红,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折射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人们对墙绘的追捧,本质是借艺术重塑公共空间,表达对城市更新的愿景。城市更新需要“软装饰”。过去,许多地方的城市改造侧重于拓宽道路、修建广场等硬件升级,却忽略了文化氛围的营造。而南京小西湖片区的改造中,通过彩绘墙与老建筑结合,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注入了新活力。这证明低成本、高创意的“软装”同样能提升城市魅力。

城市文化需要“在地表达”。成功的彩绘墙往往与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紧密结合。正如,扬州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的墙绘,将市井生活娓娓道来。“时光遗记”“方言拾趣”“美食地图”等,让彩绘墙成为讲述当地文化故事的一扇窗口。

市民参与让城市更有温度。一些城市在彩绘墙创作中注重公众互动,扬州广陵曾联合高校与社区开展“童年游戏”主题墙绘,台州葭沚老街改造中,居民投票选定墙绘主题……这种“共治共享”的模式,不仅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也让艺术作品更接地气。

当然,面对这股热潮,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彩绘墙虽好,却不能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如果各地只是简单复制成功案例,缺乏自身特色与创意,那么彩绘墙终将沦为千篇一律的“网红模板”。墙画应该是城市景观的“点睛之笔”,而非千城一面的“流水线产品”。各地在打造彩绘墙时,应立足本土文化特色,结合街区定位与建筑风格,精心设计、巧妙布局,做到“少而精、精而美”。同时,也要注重彩绘墙的后期维护与更新,让其持续发挥美化城市、传播文化的功效,让一面面“彩绘墙”成为城市魅力的灵动注脚。

(杨丽)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