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如何让羽毛球回归“平价运动”?

羽毛球,本是老少咸宜的平价运动。一副拍,一桶球,约上三两好友就可以“开打”。不过,最近羽毛球价格一路上涨,让不少爱好者感到“肉疼”。一桶普通羽毛球从三四十元涨到上百元,涨幅甚至超过同期的黄金。

羽毛球价格高企,首要原因是原材料供应紧张。一颗羽毛球需消耗16根刀翎,而每只鸭或鹅仅能提供7片合格刀翎,这意味着至少需要两只禽类才能制成一颗球。从2019年起,国内鸭鹅的出栏量就在一路下滑。有分析称,因为猪肉价格较低,吃禽肉的少了,养殖户调整了产量,导致羽毛球原料价格上涨。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更加剧了供需矛盾。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羽毛球爱好者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加入,还催生了“装备鄙视链”。当刀翎有限的产量,遇上市场飞速增长的需求,羽毛球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当然,羽毛球价格不会一直上涨,市场规律自然会有调节机制。不过,让更多人平价地打上羽毛球,不妨在“无形的手”之外主动作为,推动行业加快破题。

原料紧缺并非羽毛球产业的独有困境。羽绒与刀翎同源,均依赖鸭鹅养殖业。近年来,羽绒服行业同样经历原材料价格飙升。过去,羽绒服、羽毛球市场规模较小,养殖户以禽肉生产为主,羽绒、刀翎作为副产品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如今,中国羽绒服畅销全球,羽毛球参与人数突破2.5亿,工业需求与消费规模的扩张,倒逼原料供应的转型。为保障羽绒加工行业产能,海关总署在2022年就已开始对进境水洗羽毛羽绒的检疫证书审核、口岸现场检疫、实验室检测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对羽毛球产业而言,寻求进口原料补充,同样有一番广阔空间。

技术创新是突破资源约束的关键。羽毛球行业同样需要技术突围。碳纤维合成球已获世界羽联批准用于国际赛事,其耐久性明显优于天然羽毛球,可以显著减少天然羽毛球使用量。若能攻克飞行稳定性等技术瓶颈,将彻底改变原料依赖格局。头部企业应加大生物材料研发投入,在分拣、组装等环节加快实现智能制造,以更新的技术、更高的效率,打破传统羽毛球对生物原料的依赖。

让羽毛球回归“平价运动”,政府的角色同样关键。加强市场监管,严打囤货炒作,建立原料储备机制平抑价格波动,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公立场馆开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社区、学校等公共资源可通过错峰订场、低价共享等方式盘活,为业余爱好者提供普惠选择。

(袁媛)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