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姿正腔媛|假如科幻小说里的“广告轰炸”成真

近日,有网友反映某地图软件在导航途中插入广告,导航界面出现的广告文字铺满虚拟前行车道,甚至盖住变道标识。广告处处有,大家见怪不怪,可倘若广告的存在涉嫌影响安全,说它越界了不为过。相关企业回应称,这则广告只是内测功能,并未普遍推广,但即便如此,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广告边界的讨论。

说到广告边界,就不能不提到一篇科幻小说。在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有篇科幻小说《喂——出来!》,其作者星新一,在1979年曾经写过另外一篇短篇小说,名为《住宅问题》。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虽然住进了一家免费公寓,但却要忍受无休止的“广告轰炸”,无论是墙上、窗玻璃中都充斥着各类广告,甚至窗外飞过的八哥都是改良后品种,能够分析客户需求精准唱出广告。

40多年前这篇带有夸张讽刺意味的科幻作品,如今读来却令人心惊——今天的广告,正以各种形式渗透进生活角落。从手机App开屏的“摇一摇广告”到共享单车开锁时的高分贝语音广告,从视频平台的开机广告到导航界面的车道广告,广告的触角不断延伸,试图占据每一个可能的注意力缝隙。人们在使用各类服务时,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广告包围圈”,连正常的生活节奏都可能被突然打断。

如果说星新一的小说是对广告泛滥的文学想象,那么最近热播的英剧《黑镜》第七季第一集,则以贴近数字社会的叙事,勾勒出一幅更令人脊背发凉的图景。剧中,贫穷的丈夫为了救病重的妻子,与某大企业签订手术治疗协议。作为代价,妻子脑中被植入芯片,意识受企业云端控制。如此一来,妻子离开特定区域会失去意识,需购买增值服务扩展覆盖范围;会无意识口播广告,需花钱升级系统摆脱干扰;甚至睡眠时大脑算力被企业利用,需再次付费才能获得完整休息。

这看似荒诞的剧情,何尝不是对现实中“套娃式会员”“捆绑式服务”“强制性广告”的演绎?科幻与现实的精准映射说明,对“广告轰炸”的警惕并非杞人忧天,一旦成真,科技就变为商业收割用户的工具,个体的自主空间将被步步侵蚀。

科技应用与商业经营应有边界。技术的进步本应服务于人的生活,而非成为干扰生活的源头;商业的逻辑本应遵循基本的伦理准则,而非以“流量至上”“利益优先”突破底线。好在,当前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已对广告边界作出规范。比如,《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广告关闭功能被藏得很深,用户轻易找不到,企业为了商业利益,牺牲了用户体验。当广告成为互联网服务的主要盈利模式,如何在商业价值与用户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也需要监管层面的有力引导。

看来,避免科幻小说里的“广告轰炸”成真,不能仅靠行业自律,还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努力。科技的温度,在于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当我们享受着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不能忽视技术背后的价值导向。如果任由商业逻辑无节制扩张,让广告成为绑架生活的“隐形枷锁”,那么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安宁,更是对科技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每一个企业、每一位从业者,都能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守住伦理的底线,让科技真正成为照亮生活的光,而不是制造困扰的阴影。唯有如此,科幻小说里的“广告轰炸”才不会从想象变为现实,我们才能在数字时代拥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宁静空间。

(袁媛)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