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晶采观察丨持续升温!解锁“文博热”破圈密码

  5月18日迎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你最喜欢的博物馆是哪一个?

  这几年,逛博物馆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到了节假日很多博物馆甚至“一票难求”。当下,“博物馆热”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博物馆已不仅是单纯的文化守护者角色,更反映着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一转变,也与消费新动能的提升紧密相连。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如今,博物馆不再局限于传统展览,而是创造出全新的消费体验。譬如,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火爆出圈,从“朝珠耳机”到故宫口红,故宫的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我们生活当中;甘肃省博物馆打造的“绿马”系列文创产品,以可爱的形象、实用的功能博得很多消费者的喜爱。这些有趣的文创产品已经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今天,我国博物馆正凭借一系列创新实践重构“参观消费”场景。假日期间,多地通过推出夜游、特展等项目,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在上海、苏州等地,各种富有情调的咖啡馆开进了博物馆。这些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旅融合新模式,逐渐形成完整的消费产业链,进一步释放出消费潜力。

  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3万个、教育活动51.1万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达91.46%。

  接下来,如何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对于各地而言,是一道有关文化传承的考题。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有超600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在这股“博物馆热”中,青年力量不容小觑。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三个子主题之一便是“青年力量”,也为博物馆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唯有读懂年轻人的文化诉求,才能让博物馆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刚需”,这场文化热潮才能持续涌动,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刘娜 王薇 赵净

  记者:王晶

  拍摄、剪辑:沈杰辉

  设计:齐佳萌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