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 | “过紧日子”就得“锱铢必较”

党政机关不得组织开展一般性出国考察、日常调研、交流学习等活动;公务接待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党政机关工作会议一律不买花草、不制作背景板……近日,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印发,这是继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后,党中央再次以制度之力拧紧“过紧日子”的螺栓,将作风建设推向纵深。

从“过紧日子”到“习惯过紧日子”再到“带头过紧日子”的表述之变,以及修订前后的《条例》对照中不难看出,对于“过紧日子”,从严从紧的要求愈加明确,相关规定也更精细化、更具操作性。从“三公”经费的动态监管到办公用房的维修改造标准,从公务接待的规格限制到办公用品的采购流程,每一项条款都如同齿轮般咬合紧密,将节约理念嵌入行政系统的每一根毛细血管。这不仅彰显了党中央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的坚定决心,更传递出“锱铢必较”动真碰硬的鲜明信号。

“一钱之费,宜重宜慎”,过紧日子就得“锱铢必较”。现实中,一些党政机关难破“铺张惯性”,明面上的奢侈没有了,但暗地里的浪费还存在。在多地纪委监委通报中,党员干部通过擅自改变公务行程借机公款旅游,或以学习培训、考察调研、招商参展等为名变相公款旅游的行为时有出现;一些党政机关仍然存在“温水煮蛙”的浪费,如不必要的会议装饰、人走了空调和电脑也不关、复印大手大脚等;还有地方在节庆展会论坛、运动会、赛会等活动中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这些问题看似“小事小节”,实则折射出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唯有以“锱铢必较”的精细度堵住“跑冒滴漏”,倒逼各级各部门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才能以制度刚性筑牢节约堤坝,让清风正气沁入人心。

“锱铢必较”是为了“节用裕民”。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把钱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集中财力办大事。去年,我省印发《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提出更新举措、更严标准和更高要求。今年我省预算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标准按不低于8%增幅提高至每人每月247元。增减之间,“财政账本”的价值取向跃然纸上。另一方面,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投入,以及更关键的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投资,能够增强群众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有利于从根本上释放内需潜力。

落实“锱铢必较”,更需“绣花功夫”。将“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需要制度的刚性、自我革命的勇气、头雁示范的担当和监督生态的韧性形成“闭环”。在这个意义上讲,《条例》修订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制度落地后,仍需在“不惮琐细”“锱铢必较”的执行中见真章。比如,如何监管分散的公务接待开支?如何揭开违规旅游的“隐形衣”?这些细节考验着治理智慧。将“制度螺栓”越拧越紧,“锱铢必较”融入日常,“过紧日子”才能从外部压力转化为内在自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政风之变和民生之暖。(陈立民)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