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教育 > 正文
让百年宗祠焕发新活力,金陵科技学院“古建新生”团队举行迎端午特别活动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近日,在杨柳村朱氏祠堂里,一场名为“守护一方古建,传承千年文脉”的迎端午特别活动正在热闹进行,吸引了近百名参与者。金陵科技学院“古建新生”团队的同学们作为志愿者与社区居民一起缝香囊、编团扇、为古建筑“上色”……热热闹闹度过一个美好的夏日。

朱氏祠堂的雕梁画栋间,活动参与者们屏息凝神,在志愿者们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杨柳村代表性建筑“三堂上”的微型榫卯模型拼装,体验斗拱拼装的精妙技艺,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结晶,“尽管模型简化了建筑细节,但不难看出每一处榫卯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我真心地敬佩着古代的匠人们。”参与者刘晓婷感叹道。

来到香囊制作区,大家把艾草、菖蒲等传统香料填充至香囊雏形,小心翼翼地收口、打结……不太熟练却专心致志,一个个状似柿子、葫芦的香囊逐步成型,散发着好闻的药香气。参与活动的周晶晶表示:“在宗祠缝端午香囊时,感觉我们和古建有了奇妙连接。活动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古建筑之美和传统文化韵味传递给更多的人!”

彩绘、素描、亲子互动……“古建新生”团队的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带着参与者用画笔记录宗祠飞檐翘角的精妙细节,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建筑写生跃然纸上,每一笔勾勒都像在跟千年前的匠人对话。“在书本上看过无数古建筑,但亲手将它描绘出来还是第一次,这种体验太珍贵了!”前来此地拍摄古建筑的陈女士兴奋地说道。

茶艺表演、竹编团扇……志愿者们的一天忙碌但充实,金陵科技学院“古建新生”团队的谢松峻、包新兰表示:“祠堂作为宗族文化的核心载体,承载着家族历史、族规家训、建筑技艺等多元文化记忆,是‘记住乡愁,留住乡情’的重要场所,在即将来临的端午节之际能够在朱氏祠堂参与组织一场这样的活动,能够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服务于古建文化,帮助更多人了解传统节日风俗,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老建筑”里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将历史建筑从“静态文物”转化为“活态教育载体”,让百年古祠“老空间”焕发出了“新活力”。(鲁瑶)

责编:李艳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