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粪便变肥料、喝水有“智能杯”,看南京如何玩转低碳养殖!

交汇点讯 “都说南京是‘鸭都’,每年1.4亿只鸭子在金陵城里‘游’成了美食传奇。”江苏省农科院首席专家应诗家研究员笑着说,“寸土寸金的南京,既要守住‘鸭都’金字招牌,更要蹚出绿色养殖新路子。”近日,记者从江苏省农科院了解到,自2024年6月南京市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鸭绿色低碳养殖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启动至今进入一年节点,应诗家带领的项目团队用三项“创新科技”,为南京鸭产业装上了低碳发展的“新引擎”。​

“鸭子在网床上‘蹦迪’,粪便在发酵床下‘变身’!” 谈及鸭发酵床网上养殖模式,应诗家介绍,该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养鸭印象。鸭子在特制网床上自由活动,粪便直接落入下方发酵床,经专用翻耙机混合后,开启有氧发酵。短短三至五年,这些原本令人头疼的鸭粪摇身一变成为优质粪肥,直接还田滋养土地。这项由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联合研发、入选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的技术,真正实现了粪便“零排放”,既省了处理设备和土地,更让环境压力变成了生态红利。​

在节水环节,项目团队同样下足功夫。“水禽喝水‘豪放’,传统饮水器根本‘兜不住’。”应诗家提到,市场上常见的水禽饮水器,要么漏水严重,要么清洁困难。而团队研发的节水型饮水器,就像给鸭子定制的“智能水杯”,通过独特咬合设计,让干净水源精准“投喂”,不仅每年能省下大量水资源,还降低了粪污处理的“含水量”,实实在在减轻了养殖户负担。

饲料革命也在发生。“微生物就像饲料界的‘魔法厨师’。”应诗家解释,团队推广的微生物发酵饲料,能将粗纤维等难以吸收的成分“改头换面”,转化为鸭子易吸收的营养。经过发酵,饲料里的抗营养因子被分解,有害毒素被清除,鸭子肠道更健康,排出的粪便也更好处理。“饲料利用率提高了,养殖成本降低了,环保压力也小了,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如今,在南京的核心示范基地,这些绿色低碳养殖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应诗家透露,项目实施以来,不仅建立起示范样板,更通过技术辐射带动了周边环保养鸭。“我们希望用这些新技术,推动南京鸭产业从养殖端‘强筋健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让‘鸭都’的金字招牌在低碳赛道上越擦越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责编:李睿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