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全国首个“心佑小屋”正式点亮——当格桑之梦遇上“心佑”曙光

“我的偶像是C罗,我想像他一样能射门进球,长大以后我要做一名体育老师。”5月2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病房里,14岁的多吉央宗(化名)有点腼腆,一谈起足球,眼睛里就闪烁着向往的光芒。这个来自拉萨的少年虽然穿着一身球衣,但却不能如愿在绿茵场上奔跑。今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佑工程”深入西藏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31名确诊患儿来到江苏接受手术治疗,患儿中年龄最小的只有5个月大,多吉央宗就是其中之一。

 从雪域到江南:护佑每一个“心”愿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江苏对口支援西藏31周年。从雅鲁藏布江到扬子江畔,这31个孩子的到来有了特殊的意义。在病床边,多吉央宗的舅舅细心地为他打理着生活必需品,他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更瘦小一些,出生两个月就失去了双亲,与哥哥由67岁的外婆抚养。尽管命途多舛,多吉央宗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发自内心地热爱着运动,可小小的身板总是“动不动就喘不上气”,经诊断,他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现如今他终于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在南京的这几天,南医大二附院的医护人员就像亲人一样,对他关怀备至,细致到每一餐盒饭合不合胃口,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得好不好,南京的气候适不适应等等。离开拉萨前,多吉央宗的同学为他献上了哈达,他说这是“美好的祝愿”的意思。“南京的医生让我特别有信心,我的身体肯定能好,真想早点回到学校和朋友们一起踢球!”多吉央宗笑着说。

病房的另一边,15岁的扎西朗杰(化名)正在妈妈的陪同下翻阅着中考复习资料,三天前他刚完成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已经准备出院。得知他学习不错,目标是冲刺重点高中,医生第一个就为他完成了手术,让他能早点回到教室。“我现在感觉很好,我能和同学们一起跑步、上体育课了,再也不会因为气喘掉队。阿妈说我的脸红润得像格桑花。谢谢‘心佑工程’的叔叔阿姨给了我新的生命。”绿色军装的梦想在扎西朗杰胸膛里热烈地跳动:“最让我感动的是,阿爸告诉我,这次治疗费用我们家里不用操心,我知道,这是国家和医院对我们西藏孩子的特殊关爱,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医院走廊里,酥油茶跨越4000米的海拔散发着香气。10个月大的尼玛仁次(化名)在妈妈的怀里扑闪着大眼睛,她同时患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缩窄,有效身躯承受着三重打击,是比较复杂的病例。“这次来的孩子里既有相对简单的先心病,也有十几个身患特别复杂的疾病,还有两个胸壁畸形的孩子。”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张冲介绍,这是团队历史上单批次救治西藏患儿病情最复杂、病种最多的一次行动。“一些复杂先心病在高原地区尤其凶险。”高原缺氧环境会加速病情恶化,若不及时手术,患儿生命将进入倒计时。目前“心佑工程”专家团队正积极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从一座小屋再出发:让每一刻童心健康跳动

自2014年启动以来,“心佑工程”已免费筛查逾20万名儿童,救治2300余名先心病患儿,其中救治西藏患儿494名。足迹遍布奔波新疆、西藏、青海等25个省(自治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无私的奉献,成为民族团结的鲜活注脚,展现了致力全民健康、实现共同富裕的江苏担当。

回望这100万余公里的来时路,南医大二附院院长李庆国感触良多:“先心病其实是可防可治的,经过治疗,95%的患儿都能恢复健康,和其他孩子一样运动、生活。城里的孩子比较容易通过心脏彩超发现病情,但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就比较难。”他告诉记者,先心病筛查目前依然是团队的工作重点。

既要输血也要造血,在救治患儿的同时,“心佑工程”也把技术的种子播撒到全国各地。“我们在祖国西部地区和江苏的一些基层单位已经培训了两三百名心脏超声医生,让更多先心病患儿能够被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技术以外,李庆国也呼吁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家庭孩子的一部分费用问题。”

5月20日,在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一座绿色的、生机勃勃的小房子前,汉藏两地的小朋友们手牵手唱起了一首歌——《最美的奔赴》,共同迎来全国首个“心佑小屋”的点亮时刻。据悉,“小屋”作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系统承担疾病科普与人文关怀双重职能。“小屋”设置了症状科普海报墙,用生动的漫画展示先心病典型的特征,帮助家长早期识别先心病。“如果孩子总是感冒发烧,出现口唇紫绀、活动能力差、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尽早来医院超进行筛查。”李庆国提醒,随着技术的进步,孕期心脏彩超也能发现一些先心病,希望家长们也能重视产检。

“‘小屋’既是用创新形式传递医学知识的科普阵地,更是守护先心病患儿生命质量的温暖驿站。”记者了解到,未来“心佑小屋”还会开展亲子科普课堂、线上知识问答等系列活动,让“预防-识别-诊疗-康复”的全链条知识传播链真正走进公众,让“每一刻童心健康跳动”成为现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晶 安莹/文 许丰乔/视频

实习生 樊笑语

责编:赵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