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论见 | 扶梯“小脚印”的善意提醒:从“左行右立”走向“并排站立”

最近,北京一些地铁扶梯上出现了一组组并排的“小脚印”。北京地铁运营方表示,这些脚印是提醒乘客不必“左行右立”,可以选择并排站立。“小脚印”的标识看似不起眼,却承载着公共出行习惯的革新,更折射出城市安全管理理念的升级。

“左行右立”是指乘坐电动扶梯时,乘客站在电动扶梯右侧,让出左侧扶梯,这样有急事的人就可以从左侧先走。这一做法最早可追溯至1944年的英国伦敦地铁,随后逐渐成为国际通行惯例。在国内,“左行右立”长期以来被视为文明素养的象征,被部分城市纳入文明宣传的重要内容,被大众广泛推崇。

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扶梯事故和机械故障,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左行右立”的科学性。

首先,“左行右立”拖慢了电梯运行效率。有研究显示,并排站立时扶梯每分钟可运送113人,而“左行右立”仅81人。看似让出通道的“礼让”,实则因左侧闲置降低了整体通行效率。 

其次,长期“左行右立”会对电梯造成较大损害。根据南京地铁运营公司统计的运营数据,95%的电梯损坏是由于受力不均衡导致的。而“左行右立”会导致扶梯两侧受力不均,左侧负载较轻,右侧则长期承受较重压力,进而引发倾斜,加速设备损耗。

再次,“左行右立”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商场和地铁的电动扶梯属于“高速电梯”,其梯级高度远超普通楼梯。在扶梯上行走,不仅容易踏空、绊倒,还极易与其他乘客发生碰撞,引发意外。现实中,因在扶梯上行走而导致纠纷甚至诉讼的案例并不鲜见。

事实上,早在2018年,北京地铁就已取消“左行右立”的规定,取而代之的是“站稳扶好”的提醒。2019年,上海地铁明确禁止乘客在扶梯上行走或奔跑。广州、南京、成都等城市也都不再提倡“左行右立”。这些转变,是对公众安全的深度考量,体现了公共管理的理念提升。

城市在不断发展,文明的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但要改变一个长期形成的习惯,绝非易事。有网友反映,站电梯左边不走一分钟被催三回;还有人调侃,自己已经形成“肌肉记忆”,不自觉就会站到右侧。由此可见,文明规则的调整,必然伴随着观念的重塑。

“小脚印”这类创意标识,用更温和、有趣的方式代替生硬的安全警示,有助于市民在潜移默化中重塑观念,接受新的文明规范。各地地铁运营方不妨借鉴“小脚印”的创意做法,通过细节设置、宣传引导,让更多人了解并排站立的优势与安全性。同时,针对急于通行的乘客,应加强“赶时间走楼梯”的引导,进一步优化楼梯与扶梯的布局,提供更高效的替代通行方案。相信通过持续的宣传引导、科学合理的设施设计,乘客们并肩而立、紧握扶手,安全有序乘坐扶梯的画面,终将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新风景。(杨丽)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