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理论宣讲 共建共享|如何提高基层理论宣讲技巧?王铭涛在线讲授工作方法论

交汇点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扎实地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是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精髓的关键步骤,基层理论宣讲承担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大使命。

5月22日上午9:00,江苏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邀请江苏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中共无锡市委讲师团团长、省级巡回宣讲团成员王铭涛,以“当好基层理论宣讲的领头雁——理论宣讲工作方法论”为主题,作专题报告。

王铭涛凭借五年来在理论宣讲领域的实践经验,从“学习者、实践者、组织者”三个角度出发,以方法论的视角,分享了他关于开展理论宣讲的心得体会。

一名优秀的宣讲员不仅要做理论知识的“海绵体”,广泛吸收党的创新理论精髓,更要成为知识传播的“转化器”,将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王铭涛以“拜师”“讲师”“导师”三个核心概念为线索,讲述了他如何带领团队,汇聚众多宣讲骨干力量,深入基层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学习者,王铭涛认为宣讲者需要实现学习的系统化、资料的矩阵化、思考的学术化、调研的目标化四个方面的转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实践者,他总结应致力于实现八个方面的提升——课程的体系化、讲稿的框架化、案例的本土化、课件的媒体化、语言的具象化、宣讲的场景化、受众的互动化、备课的智能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组织者,他强调宣讲者要实现骨干的社群化、充电的常态化、阵地的功能化、活动的项目化、队伍的分层化、作品的本地化、校地的合作化、成果的资料化等八个方面的优化。

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这厢有‘理’”理论宣讲员、常州非遗炭精画代表性传承人陶通听完授课后表示:“作为兼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侨青双重身份的基层理论宣讲员,我深感责任重大。这要求我既要深耕非遗技艺的文化沃土,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宣讲方法,再以创新的方式将两者相连接。”

盐城建湖县委宣传部理教科科长陈远跃说:“这场‘云端共学’,如春雨浸润干涸心田,不仅让我深刻体悟到理论宣讲工作的时代使命,更切身感受到建湖理论宣讲事业发展的强劲脉动。”

靖江市生祠镇东进村兴村特岗顾子煜聆听了整场宣讲后说:“学习者需‘拜师’学习理论,在学深悟透中筑牢信仰基石;践行者要让理论‘落地生根’,以鲜活实践赋予思想温度;组织者需当好‘穿针引线人’,统筹资源让宣讲更具穿透力。三个维度环环相扣,既指明知识输入的深度,又强调实践转化的力度,更点明统筹引领的效度。未来我将以‘三角色’为镜,在基层宣讲中让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皋市搬经镇青年宣讲员朱辰辰在认真听完授课后,激动表示:“作为身处农村一线的青年宣讲员,我将在以后的宣讲实践中,着力用好‘互动启发’这把‘金钥匙’,从本土化案例切入引发共鸣、用问答打破单向灌输、借情景模拟让听众‘入戏’,真正把‘文件语’转译为‘家常话’,积极回应群众所急、所想、所盼,让宣讲成为心与心的对话,让理论真正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本次直播在线收看收听人次达161万。江苏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在线专题报告跟进式学习、常态化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前已开展在线专题报告53场次,累计收看人次达8177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慧敏 刘慧

责编:黄慧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