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南京也有了“低空经济产业学院”!5月23日下午,2025年南京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行。开幕式上,“南京市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该学院由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聚焦无人机技术应用领域,开创“课程共建、师资共培、项目共研”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何谓“低空经济”?产教融合有了新触角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空域,通常指距地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内的空间范围。低空经济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

作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低空经济成为我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去年起,“低空经济”这个名词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据统计,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争相布局低空经济,希望依托新技术拓展新市场。低空经济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低空经济领域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协同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催生。2024年下半年,教育部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全国共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在刚刚过去的4月,该本科新专业进入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今年,全国首批六所高校均将开展这一新专业的招生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的成立,是对时代需求的积极回应,是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实践“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重要战略举措。”南京高职校土木工程系主任秦滔表示,“通过校企共建培养方案、实训基地,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与成果转化,促进教产对接、研市联动,真正达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这次,由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赠送的这套无人机设备,除了用于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也会面向全市有需求的学校开放。”

通过自主创新实践,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智慧农业专业学院师生团队升级开发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水稻秧苗精准补种装置。该装置目前已经多次参与六合区的水稻补种、稻田监测作业任务。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相机、高精度传感器,对稻田进行全面而精确的图像数据采集后,通过计算NDVI值,把获取稻田缺苗区域的位置信息、补种数量和分布数据上传分析,补种无人机自动生成飞行路径,精确覆盖目标补种区域。

“该装置具备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田间环境中稳定工作。无人机上安装的补种模块,一次飞行任务可以搭建300—500颗水稻秧苗,续航时间在30分钟左右。能够按照预设的种植密度和深度,精准地将水稻种子播撒到指定位置。该装置的创新升级提高了补种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为水稻田的增产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老师郝超群欣喜地告诉记者,近三年该团队服务次数60余次,服务企业20余家,服务农户1000余人次,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近200万元;该项目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无人机操控与维护项目一等奖。
“一技在手,一生无忧”,沉浸式技能体验区的独特匠心
本次活动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为主题,通过技能启航、产教融合、特职融合、职教出海等环节,全方位展现南京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在沉浸式技能体验区,20家职业院校、14家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同台进行技能展示。包括VR、机器人编程、3D 打印、实木制作、无人机操作和机器狗、非遗传承项目等展示,让参与者自己动手操作,体验技术技能的魅力,生动诠释“一技在手”的专业追求和“一生无忧”的育人目标。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的展位前,学生们一边展示色彩斑斓的珐琅作品,一边介绍学校的非遗传承项目的相关实践。莫愁中专吴天诚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正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携手推进“非遗出海”项目,通过跨境电商将传统工艺推向国际市场,“大国工匠不仅要有技艺,更要有文化传播的担当。”吴老师表示,尽管中专校的跨境电商专业刚起步,但在高校“大手拉小手”的帮扶下,学生已开始学习非遗产品的海外推广。现场两位来自合作高校的学生正演示跨境电商操作,一旁的中医药展区则飘来阵阵艾草清香,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出独特的文化火花。

“这道‘凤戏牡丹’是用各色萝卜雕刻的,旁边的面塑花则需手工捏制数道工序。”南京商业学校的李颖老师介绍着学生的食材雕刻作品。该校此次带来茶艺与烹饪双展,通过点茶、古筝演奏重现传统茶文化,“导游需要腹有诗书,厨师讲究刀下生花,两者都离不开文化与技能的双重修炼。”现场,细腻的手法与氤氲的茶香,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一技一艺皆文化”的职教魅力。

来自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设备技术专业的学生曹政,正专注地向记者展示用镀锌钢管与不锈钢废料制作的机器人模型。“这些零件都是课余时间收集的废弃管件,我们还会用钣金、铜管等工艺制作手环、鲁班锁甚至小卡车。”谈及专业特色,曹政眼中闪烁着自豪,“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精细手作,第一个零件永远需要工匠亲手打磨,这也正是大国工匠的初心。”
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毛纯老师演示着便携超声仪器,一旁的同学则展示着深层肌肉震动仪,吸引不少观众体验放松按摩。“影像专业学生未来可在医院操作X光、超声等设备,康复治疗专业则专注于运动损伤与神经康复。” 毛老师介绍,两个专业均瞄准大健康产业需求,既注重技术实操,也强调人文关怀。
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带来了无人机装配现场演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以舞蹈表演助力活动。该校信息技术系主任徐金生介绍,现场展示的是中型多旋翼无人机硬件组装过程。学校已建成低空经济人才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无人机飞控操作、组装调试、检测维修等全方位实训课程。
随着职业教育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院校开始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的手工艺作品格外吸睛。学校平面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党邵泽同学分享,团队从中华传统灯会文化中汲取灵感,将十二生肖元素融入灯笼结构设计,创作出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意的作品。
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92.3%,本地就业率连续三年突破85%!
开幕式上,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主任章宏发布《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4)》。报告显示,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92.3%,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连续三年突破85%。南京职业教育在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道路上步履坚实、硕果盈枝。

在与会嘉宾见证下,“南京市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该学院由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聚焦无人机技术应用领域,开创“课程共建、师资共培、项目共研”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南京职业教育创新实施《特需学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五项行动》,通过“一人一案”个性化培养体系、就业创业精准帮扶等机制,为残障学生铺设多元成才路径。南京市残障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已帮助多名特需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活动现场表扬18名省级技能大赛、教学大赛金牌教师,展现出南京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育人成效。南京将以高质量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强市,为南京现代化新实践贡献职教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文 刘莉/摄
通讯员 王有月 刘辉 魏玲玲 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