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这里是12355,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吗?”这是江苏南京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志愿服务者在接听青少年来电时说的第一句话。在江苏,有这样一个全天候的青少年心理服务平台,通过心理咨询,成为青少年和家长的“情绪加油站”。
在“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到来之际,5月24日,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卫健委、江苏省高院、江苏省检察院等部门联合主办的“12355为青春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行动在南京雨花万象天地举行。活动现场,全国首个省级青少年心理服务IP“青汀哥哥”“青汀姐姐”正式亮相,首届“振兴杯”心理咨询行业技能大赛进行了发布,由70多家高校单位以及爱心义卖组成的市集成为焦点,吸引超千名青少年参与体验。

心理服务进入“数智化”新阶段
“12355是团中央给咱们青少年专门开设的服务热线,江苏全省一个号,提供7×24小时的在线倾听陪伴服务。”“青汀哥哥”“青汀姐姐”以3D投影的虚拟形象,向现场市民介绍12355服务热线。这对兼具亲和力与科技感的数字代言人,未来将开发实现24小时驻守云端,通过线上平台为青少年提供倾听和陪伴。
“压力就像排球,既要主动扣杀也要巧妙吊球。”奥运冠军、中国女排原运动员惠若琪来到现场,以“明星话务员”的身份告诉青少年如何正确看待压力,分享备战奥运期间应对高压的经验。
“打比赛和考试一样,小比赛可能是学校小考,奥运会就像是我们的人生大考,踏实的平时积累是我们前进的一份底气。”惠若琪坦言,在大赛之前运动员也需要做很多的心理疏导,需要寻求团队内奔向共同目标的向心力,并且用多元的方法解决困难。她鼓励建立“求助不是软弱”的健康认知,“青春不是一场孤勇的远征,有问题拨打12355,我们就在你身边”。

自2007年起,南京市在全国率先成立12355青少年服务台,至今已发展成为“热线+网络+线下”的综合性、全天候青少年心理服务平台。目前,南京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为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的服务包括线下咨询,为家庭教育答疑解惑的视频课程“健康成长课堂”,以及在每年3—6月中高考前期,进校园组织开展中高考减压系列活动,通过团体游戏专家讲座等形式,为考生们缓解考试压力,舒缓焦虑情绪。此外,12355还实现了将志愿服务、青年夜校、暑托班等咨询业务和民生实事项目整合进热线,全方位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志愿团队织密心灵守护网
活动现场,首映的12355公益微电影《逐光》引发强烈共鸣,影片中一个个少年的蜕变故事,在12355志愿者的身边,每天都在真实发生着。
12355青年志愿者杨天资与银发志愿者文清老师来到讲台上,为大家分享自己见证的故事。杨天资向大家讲述了帮助“网瘾少年”小尹重返校园的暖心故事,呼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12355,用声音和行动,为深陷泥泞的朋友送去温暖和希望。坚守热线17年的银发志愿者文清老师,回顾了在12355服务台的志愿服务历程,讲述通过危机干预让一位对考场胆怯的高三学子重拾信心的故事。
“我和12355的缘分起源于2008年,当时12355热线的办公室只是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隔间以及两台电话。”文清动情地回忆道,在之后12355的服务逐渐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内容也丰富起来,发展出了沙盘活动、绘画等多元化的项目。她表示,自己会一直在12355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至今,江苏已构建400余人的专业心理志愿者矩阵,年均服务超10万小时。当日,在江苏南京12355青少年服务台进行志愿工作的江苏高校心理咨询师团队成员也来到了现场,在市集的咨询台为到访市民答疑解惑。
南京审计大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张佳洁告诉记者,上午市集开幕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咨询台已经接待了数位来访者,覆盖各个年龄段,从小学三年级到研究生的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或是自行前往,或是家长陪同前来,相似之处是大多烦恼学业或个人成长的话题。
这支江苏高校心理咨询师,目前囊括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全省高校教师,已经吸纳了100位成员,他们白天在高校做好本职工作,夜班轮流值班,作为志愿者接听12355热线。“我们从晚上8点到早晨8点都有志愿者守着热线,一个晚上能接到10—12个电话。能提供的帮助包括当下的情绪抚慰,也有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有需要时我们会为来电人对接地方相关资源、进行线下咨询,包括对接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等。”她注意到,近两年来,学生们都更加具有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对于心理健康资源的了解也更多了。

心理健康市集点亮自我关怀
当日,活动配套的四大主题市集热闹非凡,活动由公检法、消防等单位和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机构筹备,现场的70多个展位吸引到了近千名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护航青春路”通过禁毒科普、安全自护等互动游戏增强青少年防范意识;“解压空间站”的烦恼锤、心声电台等特色项目让参与者畅快释放压力;“大学生活力岛”汇聚高校社团,带来了中医推拿、情绪脸谱等特色活动;“爱心公益集市”则通过义卖为12355服务台公益项目筹集善款。各展区巧妙融合趣味互动与心理疏导,吸引众多青少年驻足体验。

记者看到,“大学生活力岛”主题区的高校特色社团拿出各自“看家绝活”,通过特色活动寓教于乐。在南京审计大学心理协会展台,志愿者同学们正在带领小朋友们参与投壶和漆扇活动。该校内部审计学院大三学生王长安告诉记者,作为心理学会成员,她在上大学后就对心理健康产生了兴趣,“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因为环境发生了转换,很多同学会比较迷茫,找不到新的目标,焦虑情绪也会积累”。她表示,学校必修的心理健康课给她带来很多启发,也给了她参与心理健康宣教活动的动力。
聚焦职业心理健康的社创组织岔路研究所,在本次市集带来了“星球奇幻漂流记”“动物学校”等自我探索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心理服务、朋辈支持、职业探索等方式,帮助大家重塑自我、重塑与工作的关系,获得可持续的职业选择与职业成长。”岔路研究所负责人王明婷告诉记者。目前,许多青少年喜爱和AI聊天,并通过AI聊天工具进行心理疏导。该机构活动顾问吴尘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难以替代的,AI聊天机器人可以提供及时的回复,但它们的对话风格倾向于“顺着”用户的意思,而人与人的交流中存在一些“挑战”,对于一些创伤或人格障碍的咨询将有所帮助。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情驿站展台带来的“我的时间馅饼”活动吸引了大小朋友的目光:将一天的24小时当作一张圆圆的馅饼,该如何分配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这个活动是希望让小朋友们有一个标准时间规划的参考,让大家合理分配睡眠、运动、学习的时间,如差别较大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团委书记任露告诉记者,此次展示希望能以此类门槛低、轻量化的活动鼓励大家对心理健康进行关注。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社团已经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等部门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寻访活动,确定了120个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由共青团中央直接联系、跟踪培养。在这其中,江苏共有8个,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情驿站便是其中之一。共青团中央直接联系相关社团,指导其开展校内心理健康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以及专业培训、社会实践机会,并适时开展心理健康项目分享活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易臻 杨频萍